中國制造智能協作機器人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新興創業企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796.htm艾利特協作機器人

艾利特成立于2014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所及清華大學精儀系博士、博士后發起成立。艾利特2016年研發出機器人控制系統,17年發布了EC75七軸協作機器人和EC66的6軸協作機器人,負載分別為5KG和6KG,重復定位精度0.1mm,可以提供大于2.8m/S的最大工具線速度,具備APP示教及AR示教等功能。
智昌集團河姆渡機器人

智昌集團由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專家甘中學創立,遲永琳擔任首席科學家、執行總裁。2017年9月,智昌集團發布了單臂七自由度河姆渡機器人與國內首次上市的全自主柔性雙臂機器人。負載3KG,通過機器視覺、力傳感等傳感器信息補償實時運動控制,重復定位精度0.03mm。控制器、伺服驅動器、中空的一體化機器人關節,全部為智昌集團自主品牌。
節卡協作機器人

節卡團隊2014年成立,主要成員來自于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所等,最近剛剛獲得6000萬元A+輪融資。節卡2017年10月發布了小助系列協作機器人,有3Kg、7Kg和12Kg三個規格。小助協作機器人首創設計了移動終端APP與機器人無線協作、免示教器功能的全新機器人控制系統。
揚天科技協作機器人

揚天科技2015年成立,核心技術團隊主要依托天津大學機械學院為主的教授和教師。2017年8月,揚天科技宣布完成Pre-A輪5000萬元融資。揚天科技目前有R-Sv5,10,20三個產品系列,采用中空串聯機械臂,負載分別為5,10,20KG,重復定位精度0.02mm。
鎂伽機器人

2017年10月,鎂伽機器人正式對外宣布獲得千萬級天使輪融資。2017年12月5日,鎂伽機器人基于控制器的分布式設計,發布了MRX-S6六軸協作機器人及T4四軸協作機器人等產品,分別負載3KG和2KG,重復定位精度0.01mm,用于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移液等用途。
國產陣營VS國外大廠
在協作機器人領域,最早推出協作機器人的優遨機器人,憑借UR3,5,10系列機器人在全球累計安裝了21000多臺產品,穩居行業榜首。除了優遨,Rethink和四大家族的協作機器人產業,也都在市場占據了領先地位。國產協作機器人產品上市相對國外晚些,但伴隨著協作機器人市場增長,國產廠商的機會依然很大。不過與一眾國外廠商競爭,恐怕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單純從技術參數看,國產廠商的協作機器人在負載、負載重量比、精度、重量、易用性等方面,部分技術指標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外廠商水平。但安全性與可靠性方面,由于產品投入應用時間短,國產產品還沒累積太多數據,相關安全認證,如CE認證,也獲得的比較少,相比國外產品還有差距。
具體市場銷量看,國外廠商們依舊占據主要地位。2017年,根據企業向GGII上報的銷售數據,GGII將協作機器人的市場銷量大概分成4個梯隊,由多到少依此是:
優遨機器人
Rethink Robotics
ABB/新松
庫卡/FUNAC/遨博/安川/川崎/達明 /大族機電
可見,國外大廠依然占據了行業頭部,國產廠商只有新松最高,進入了第三梯隊。國內新興企業可能由于未提交數據或產品未量產上市等原因,沒有銷量數據,沒有進入排名。
相比于國外產品,國產產品最大的優勢,顯然是價格及服務。同等性能指標的產品,有些國產機器人價格甚至只有國外產品的一半。國內廠家在售后及個性化需求的響應方面,也會做的比國外廠商要好。
總體來看,國產產品暫時在市場表現方面還不及國外產品。但未來,經過客戶的實際使用驗證,以及國內機器人整體技術水平提升,尤其是核心技術技術的提升,不論在技術水平,還是在市場表現方面,國產協作機器人的中國崛起值得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