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為何說攜號轉網也難撼中國移動?

        為何說攜號轉網也難撼中國移動?

        作者: 時間:2018-03-08 來源:網絡 收藏
        編者按: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本身就難以應對中國移動的競爭,攜號轉網非但不是它們的利好,反而可能造成自己的用戶流失。

          據說攜號轉網政策即將強制執行,不少人為此擔心的用戶會大量流失,筆者認為這種擔憂大可不必,大量用戶愿意使用的服務而不是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還是有原因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3/376592.htm
        為何說攜號轉網也難撼中國移動?

          聯通和電信與移動的差距

          累積了大量用戶,其移動用戶數占中國市場的移動用戶數比例高達六成以上,為服務好這部分用戶,中國移動建立了集群網、合家歡等用戶群,節省了用戶的電話資費,這讓中國移動的用戶對它產生了較大的粘性。

          當然隨著4G甚至未來的5G到了,數據正超越語音成為用戶的主要日常應用,集群網對用戶的吸引力下降,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大幅度降低語音資費,這吸引了不少用戶,這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覆蓋,至今為止,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網絡覆蓋與中國移動還是有差距的。

          其中中國聯通的網絡覆蓋是最差的,在廣闊的農村地區,中國聯通的網絡覆蓋相當不完善,在廣東的粵西農村聯通網絡依然沒有信號,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家鄉農村明明就有聯通的基站,但是由于該基站在村里盆地的最低點,所以產生了有基站卻沒信號的現象。中國電信的網絡覆蓋正在追上中國移動,特別是去年開始采用800MHz低頻建設4G網絡后其網絡覆蓋大幅改善,不過在城市的室內覆蓋電信尚未完善,以廣州為例,筆者曾使用電信的日租卡兩個月,在室內經常出現有信號卻難以上網的現象。

          服務的差距。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的服務無疑是最好,其營業廳也最多。其中營業廳服務中中國電信可謂是最差的,在廣州電信新市營業廳幾乎每次前去辦事都見到大量人員在等候辦理業務,一般都要等上1~2小時,辦理業務的流程也相當復雜,感覺中國電信的流程不是為了服務用戶而是為了應付上級。

          攜號轉網難撼中國移動

          中國聯通的用戶粘性最差,流動性最大,從以往的統計數據就可以看出其用戶流動性偏高,這主要是因為聯通對老用戶不重視造成的,以日租卡為例新用戶可以享受到1元1G的優惠而老用戶就只能享受1元500M,其推出的新套餐往往與原套餐沖突導致大量老用戶不滿。中國聯通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推出的互聯網套餐吸引了大量用戶,據稱僅騰訊就為它帶來5000萬用戶,然而其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新增移動用戶僅有2034.1萬,這意味著有超過3000萬其原有用戶轉用了互聯網套餐。

          中國電信的大量用戶來自于捆綁其寬帶,不過隨著中國移動的固網寬帶用戶數日漸逼近中國電信,2017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固網寬帶用戶凈增分別為1041萬、3506.3萬,累計寬帶用戶數分別為1.3353億、1.1268億,其寬帶優勢正逐漸減弱,而且中國移動以極低的寬帶價格正給聯通和電信帶來巨大的沖擊,這對中國電信高度依賴捆綁寬帶帶來的移動用戶數增長產生負面影響。中國電信高度依賴寬帶捆綁推動移動用戶數增長,恰恰說明它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吸引中國移動的用戶。

          早期曾有統計數據顯示,當時攜號轉網從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流入中國移動的用戶數明顯多于流出的用戶數,這就很好的說明了攜號轉網并不利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認為攜號轉網對它們有利只是異想天開,甚至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從上述可見,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本身就難以應對中國移動的競爭,它們的移動用戶遠低于中國移動并不能僅歸咎于當下沒有嚴格執行的攜號轉網政策,它們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否則攜號轉網非但不是它們的利好,反而可能造成自己的用戶流失。



        關鍵詞: 中國移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丰县| 英超| 三原县| 西林县| 科尔| 鄂伦春自治旗| 葫芦岛市| 安图县| 鄄城县| 绥棱县| 东城区| 连山| 岑巩县| 麻城市| 勃利县| 金川县| 上杭县| 镇雄县| 凌源市| 中江县| 延庆县| 山东省| 千阳县| 托克托县| 铜梁县| 新营市| 瑞安市| 神农架林区| 南投市| 阿克陶县| 名山县| 志丹县| 昌黎县| 宁晋县| 精河县| 曲水县| 鹤峰县| 明溪县| 鸡西市| 博客| 醴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