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中科院阿里云發布11比特云超導量子處理器

        中科院阿里云發布11比特云超導量子處理器

        作者: 時間:2018-02-25 來源:快科技 收藏

          2月23日,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理事會會議暨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6065.htm

          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與阿里云宣布,在超導量子計算方向發布11比特的云接入超導量子計算服務。

          據了解,這是繼IBM后全球第二家向公眾提供10比特以上量子計算云服務的系統。該服務已在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線,在云端實現了經典計算仿真環境與真實的完整后端體驗。

          通過量子計算云平臺,用戶可上傳測試運行各種量子計算線路代碼,并下載相關運行結果。

          

        中科院阿里云發布11比特云超導量子處理器

         

          該平臺將吸引更多人在上運行量子算法,完成初步試驗,不僅能用于了解處理器的性能、技術瓶頸等重要特性,還將幫助到下一代處理器開發,為優化應用積累經驗。

          阿里云首席量子技術科學家施堯耘表示,此次上線意味著阿里云量子團隊可以更方便地基于真實處理器進行實驗,幫助深入理解硬件,進而引領量子工具軟件和應用軟件開發,同時從量子云服務的用戶端體驗中獲取經驗,不斷完善平臺建設。

          據了解,量子計算云平臺由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與阿里云共同研制,并在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用戶可以登錄阿里云官網使用。

          除用戶端服務外,阿里云還提供量子計算的經典仿真,并參與設計測量處理器性能的方案。經典仿真能準確算出上的實驗結果,與真實處理器結果進行比對,用以測量后者的性能、驗證正確性等。

          量子計算具有劃時代意義,全球都已將量子計算研究作為爭奪“人類終極計算能力”的關鍵入口。僅2017年,量子計算能力的競爭在谷歌和IBM幾大科技公司間漸趨白日化。

          早在2015年7月,阿里云與中國科學院共同成立亞洲首個量子計算實驗室,在量子信息科學領域開展前瞻性研究。阿里云隨后帶來全球首個云上量子加密通訊案例。

          2017年5月,由中科大、中科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浙江大學共同研制完成的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誕生。2017年下半年,世界著名量子科學家施堯耘、兩次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馬里奧·塞格德先后加盟阿里云量子實驗室。

          

        中科院阿里云發布11比特云超導量子處理器


        關鍵詞: 量子處理器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峨眉山市| 南昌县| 杭锦后旗| 天台县| 和田市| 通城县| 永仁县| 扶沟县| 蕉岭县| 玛纳斯县| 博乐市| 嘉定区| 本溪市| 锡林浩特市| 无棣县| 即墨市| 松滋市| 新巴尔虎右旗| 闽侯县| 大港区| 谢通门县| 申扎县| 合川市| 江门市| 马边| 沈丘县| 泽普县| 淄博市| 临洮县| 宿州市| 堆龙德庆县| 同心县| 常山县| 什邡市| 福贡县| 类乌齐县| 漳平市| 开封市| 贵溪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