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Thread 3.0 驅動物聯網快速發展
作者/鄒誠 睿賽德電子科技 COO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449.htm*本文源于“嵌入式系統聯誼會主題討論會(總第22次)——物聯網操作系統現狀與發展前景研討會”上作者的報告。該會議主辦方:嵌入式系統聯誼會,時間:2017年11月12日,地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我們先來看一下,物聯網操作系統所處的一個行業背景。三年前,整個無線SoC、MCU芯片供應,基本上都由國外廠商所壟斷,如高通、ST、恩智浦等;但是未來,像樂鑫、GD這樣的國產芯片廠商將會逐漸增多,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其次,業界都有一個共識,中國將主導全球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不僅在規模數量上,也包括研發生產、商業模式創新等各個方面,因為中國有很強的制造和供應鏈優勢,中國有很好的創新能力,中國有最大規模的潛在市場。物聯網已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但是,一款高質量的、有較好生態基礎的物聯網操作系統卻始終沒有出現,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物聯網的發展。市面上用的比較多的是FreeRTOS、uc/OS這樣的純實時操作系統內核,企業各自開發自己的上層軟件組件。當然最近幾年,行業看到了物聯網操作系統的入口價值,紛紛推出平臺級的IoT OS。我們RT-Thread,有比較好的生態基礎和產品、技術上的優勢,但是我們真正強調IoT OS概念,從戰略上去重視它,全面執行我們的戰略,也就是從半年前才開始的。
RT-Thread誕生于2006年,熊譜翔,睿賽德公司的創始人,源于他對實時操作系統的極度熱愛及他的天賦,開始一行一行代碼地編寫內核及上面的軟件組件,包括虛擬文件系統、GUI圖形庫和控制臺調試工具等等,例如,我們于2009年就完成了對LwIP的移植和優化。一點一滴、日積月累,才有了我們今天高度可靠的RT-Thread 3.0 IoT OS。十一年間,我們積累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軟件生態:RT-Thread支持市面所有的主流編譯工具,如IAR、GCC、Keil等;在跨平臺方面,我們幾乎商用支持所有主流的MCU芯片和CPU架構,甚至包括很多ARM9、ARM11、A7的單芯片系列。行業應用上,因為RT-Thread的簡單易用和高可靠特點,它被廣泛應用于車載、醫療、新能源、北斗導航、消費電子等眾多行業。
圖:RT-Thread歷程回顧
睿賽德/RT-Thread是如何定位自身的呢? 首先,RT-Thread是完全由國人自主開發的,從內核到上面的中間組件。這樣就保證了它的安全性,可以用于軍工、金融、工業等高安全性要求的領域;同時我們強調的是中立,RT-Thread是真正中立的一個系統,我們未來也會堅持這個道路。我們對CPU架構中立、對芯片中立、對設備廠商中立、對不同的IoT平臺也保持中立,我們不會戰略上去偏向于某一家廠商,為他提供排他性的支持、優化或綁定。我們只是希望簡簡單單地做好一件事情,就是把RT-Thread做好,把IoT終端的軟件做到最優;此外,我們有優秀的本地技術團隊,在上海張江,目前人數不多,20人不到,但明年我們會擴展到接近40個人的團隊,他們都具有非常豐富的嵌入式操作系統經驗和技能,能為本地的合作伙伴提供高效的、及時的本地化技術支持服務。
通過與多家主流芯片、設備和IoT云廠商的交流,我們切身感受到,市場對一款高質量物聯網操作系統的期盼,它真真正正會帶給產業好處,能直接促進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我們總結下來,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1)降低產品的開發周期,包括芯片的參考設計,設備的方案、產品開發等;2)提升IoT終端軟件的質量,比如說更高的系統穩定性、更好的API設計、更低的內存資源占用等等。3)加快端云的對接。如果有一個設計科學、相對統一的IoT OS平臺,IoT云與不同終端的對接將會輕松很多。個人認為,物聯網終端上的操作系統未來必定會逐漸地收斂,主流的OS不會超過兩家。4)方便應用和服務的部署,這個也是跟平臺的統一性相關的。目前,還很少有從云端加載應用,像在手機上安裝一個應用一樣,未來我覺得這也是一個趨勢,隨著物聯網產業的成熟,未來的應用服務應該是可以后期加載的,一個相對統一的平臺,無疑是必須的。
以下是我們最新的RT-Thread 3.0 IoT OS的軟件架構,它是一個跨平臺的架構,支持所有主流的CPU架構,包括ARM、MIPS、C-Sky、Xtensa、Andes、RISC-V等。中間層的軟件組件非常齊全,70%以上都是由睿賽德公司的團隊自主開發的,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
我們的GUI圖形庫叫做Persimmon UI,它可以在實時小系統上實現類安卓的流暢效果,執行比如懸浮、旋轉、滑屏等操作。在家電和工業等領域,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增強交互性,對圖形交互的需求正與日俱增。我們正跟多家芯片廠商合作,集成Persimmon UI,很快會形成整體方案,推向市場。
低功耗管理組件,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特色,它支持各種休眠省電模式,能動態調節運行頻率和電壓,可以做到,上層應用無須關心底層功耗情況,系統自動休眠。FOTA升級,這也是物聯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的FOTA最強調的是安全性,它可以做到固件跟每個設備綁定,換了設備,你就無法升級了。另外,在安全加密、簽名、認證等方面 都做了很好的安全防護。 網絡連接組件,我們強調的就是全連接,對各類網絡協議的支持,包括IPv6、MQTT、CoAP、LWM2M等,且針對我們系統做了很多的優化,力求占用資源最少。我們對Cellular蜂窩網絡這一塊也支持得很好,從2G、4G到NB-IoT和lora。
POSIX標準的支持,也是我們的一大特色,RT-Thread應該是業內支持的最好的OS之一。3.0版本對Linux應用具備了更好的兼容性, 包括對PSE52和網絡相關的PSE53的全兼容能力。IP Camera就是一個對POSIX兼容有強烈需求的應用領域。傳統上,IP Camera系統都是基于Linux,但是我們看到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消費類IPC,功能相對簡單,完全不需要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可以帶來更快的啟動時間、更少的資源占用和更低的成本,富瀚微、國科微這些主流IPC SoC廠商都選用了RT-Thread,對Linux應用良好的兼容性就是原因之一。
腳本引擎包,我們已經實現了對JavaScript和Python兩種主流輕型腳本的支持,在RT-Thread 3.0上成功運行這兩種引擎。當然,未來還有很多優化工作要做,包括對Runtime執行環境全面的支持。IoT終端的芯片會越來越強,RAM和flash會越來越大,互聯網跟物聯網融合以后,互聯網開發人員會希望用這種更簡單的語言來開發,而且它對我們強調的從云端部署應用也會有很大的幫助,長期來看,腳本引擎會逐漸流行起來。
高度可伸縮,是我們跟合作伙伴一直強調的,也是RT-Thread做得很棒的一個特性。科學的模塊化和松耦合設計保證了RT-Thread的高度可伸縮特性。廠商借助RT-Thread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差異化的功能定制,且方便地部署從低到高、系列化的產品方案。在各個級別上,RT-Thread的內存資源占用都是有競爭優勢的,就拿我們最新發布的最小版本Nano來說,它完成了RTOS內核百分之八十的功能,只需要2.5KB的ROM和1.5KB的RAM,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開發者的熱烈追捧。3.0版本中我們新加入的ENV工具和包管理工具,使得開發人員可以簡單地進行功能配置和加載第三方軟件包。
圖:高度可伸縮
RT-Thread在設計之初,就一直很重視它的簡單易用性,“玩過”RT-Thread的開發者,無不對它的易用性贊不絕口。具體體現在它優雅的代碼風格、模塊化設計、控制臺Shell調試工具、全面的編譯工具支持、API的簡明齊全等眾多方面。
聊完技術和產品,我們接下來看看RT-Thread的全新戰略布局。半年前,我們啟動了全新的IOT OS戰略,短短半年時間過去,我們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除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以外,我們的“雙輪”驅動戰略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合作伙伴方面,我們開啟全產業鏈的合作策略,從IP廠商、芯片廠商,到IoT云廠商,我們都主動出擊,全力地推進合作。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簽約超過13家國內主流芯片廠商,這些廠商都會采用RT-Thread,將它作為原生的操作系統,與芯片一并推向市場。開發者社區,作為RT-Thread的生存土壤,與我們一起走過了11年時間,但之前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對社區的運營重視程度不夠,這里要向RT-Thread的粉絲們表示歉意。但最近半年時間,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來推動社區的快速發展壯大。
開發者分布在各個領域,從創客、學生到整個產業各環節。我們會通過與重量級合作伙伴合作,如正點原子、政府機構等,彌補之前在開發板、教程、學習資料等方面的不足,來快速推進RT-Thread在創客和學生當中的影響力。我們已經舉辦了一次RT-Thread 3.0發布會、一次開發者大會和若干次線下沙龍,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業界一致的高度評價。 我們的社區注冊用戶和微信公眾號粉絲數都在高速增長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