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金時代到沒落盡頭,“尋求出售”的GoPro遭遇了什么?
病急亂投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1/374246.htm如果說,GoPro將業務拓展到視頻編輯和媒體內容服務領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貿然闖入無人機領域則操之過急,甚至只能做最后的掙扎。
雖然在2014年,GoPro就想進入無人機領域。通過自己高分辨率攝像頭和4K UHD視頻的兼容性在無人機市場開辟一條道路。但是其與DJI(大疆)和3D Robotics的談判與協議都以失敗告終。據悉,是因為兩家公司都不同意GoPro無人機產品研發和進入市場的進度表,認為其操之過急。
于是GoPro決定自己研發推進產品落地,并定于2016年初發布。但產品實際推遲到了2016年10月才推出。推出的無人機由于設備續航問題以及發生墜毀事件后,GoPro召回了這款Karma無人機。此后,GoPro在無人機領域一蹶不振,雖然2017年2月重新推出,但并不能撼動被大疆無人機蠶食的無人機市場。

(2015年美國FAA授權的商業無人機數量)
2018年1月,Karma被停止銷售,Gopro還傳出公司在聘請摩根集團,商量出售公司事宜。
但是對于出售公司一事,GoPro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尼克·伍德曼表示,GoPro只是和摩根大通進行正常業務往來,并未有出售公司的意向。同時,他希望GoPro有機會尋找一個大公司來合作,幫助GoPro擴大公司規模。
由此看來,從一開始,GoPro的問題就是缺錢。較為單一的相機核心業務,加之運動相機的受眾較小,GoPro的體量經不起太大的折騰,而公司在14年快速成長后迅速擴張和轉型,加劇了其財政負擔。
無論GoPro是否出售,現在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筆充裕的資金注入,幫助其緩解緊張的財務狀況。
結語
GoPro的無人機計劃將公司最近帶入了谷底,在替其惋惜的同時,卻不得不感嘆大疆無人機在無人機市場驚人的影響力。而GoPro的沒落,也為國產運動相機提供了鋪廣市場的機會。起起伏伏的商業戰爭,只有吸取前車之鑒才能更好的成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