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業界動態 > Google為何以收購的方式進入物聯網

        Google為何以收購的方式進入物聯網

        作者: 時間:2017-06-01 來源:物聯之家網 收藏

          當年以32億美元現金收購家用聯網裝置新創公司Nest Labs,最近還有不少媒體提起。雖然Nest已經因為旗下的智能產品而獲得大肆宣傳,但有些人指稱,對一年前才價值8億美元的小公司來說,32億美元是非常慷慨的高價。但或許更重要的是,以往的記錄良好,市場成功、設計能力強大,工程人才濟濟,為何選擇以收購的方式進入(IoT)?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59904.htm

          也許那是因為,要透過聯網裝置創造有機成長,真的很困難。它需要以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大企業成功做到的方式,鏈接實體產品和軟件經驗,也就是為了整合而設計。雖然許多企業已經開始探索住家自動化、聯網汽車和可穿戴設備,但是要建立和擴充聯網產品與服務的生態系統,實際上比大部分高階主管所理解的更具挑戰性。此外,沒有正確做好整合,可能會對公司的損益和市場聲譽造成重大影響。

          更明確的是,為了整合而設計,牽涉到三大挑戰,而這三大挑戰都很困難──不過,企業要建立成功的事業,就得設法全部妥善應對。

          

        blob.png

         

          連結愿景與真實的顧客需求

          想象在未來的情境中,先前的模擬式產品顯得逼真,就令人感到興奮。這些產品如何能夠全部變得“充滿智慧”,以有趣的方式和彼此交換信息?但最引人注目的價值主張,通常是從聚焦于一個顧客的痛點開始的。AAA俱樂部伙伴公司聯網汽車部門(Connected Car for AAA Club Partners)副總裁麥克.史雷特里(Mike Slattery)了解這一點。“我們建置聯網汽車平臺SMARTtrek時,知道有許多可能的情況需要解決,”他說。“但我們聚焦于一項有意義的服務──結合道路救援、維修和汽車保險──以創造一項獨特的聯網經驗。SMARTtrek平臺提供地點協尋,以協助我們快速調度和尋找會員,并提供汽車診斷上的見解,以排解疑難,最后提供最好的維修經驗。”

          不論你的愿景是以汽車、中央空調、冰箱或任何其他項目為中心,要確定你聚焦于顧客想要有更好解決方案的問題上,然后推想如何能夠透過整合的軟硬件平臺,以簡單、直覺的方式解決問題。

          整合實體和數字開發

          設計聯網經驗,需要整合各種迥異的開發技術組合和流程。首先,你需要硬件生產制造,而這需要以通常很長的直線開發周期,來進行產品設計和工程。其次,你需要數字與軟件設計,而這是在短暫、模塊化的開發回路中發生,需要各種不同的設計師(例如,在使用者互動方面的專家)和程序設計師支持。軟件和硬件都要仰賴良好的設計才會成功,但兩者的方法有著天壤之別──此外,擅長針對畫素設計,并不能輕易轉換成擅長針對原子設計。相信Bug Labs執行官彼得.塞默海科(Peter Semmelhack,擁有軟件背景)的話。“硬件很困難,”他在自己的著作《社交機器》(Social Machines)中承認。“產品開發中的任何中斷,對時程表造成的影響,將比你的預期大上3倍。”

          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意涵在于,他們很少兼具軟硬件能力。這兩種核心優勢天差地遠,所以很少同時常存于一家公司。這個重大漏洞,是許多大型公司在物聯網過程中常會遇到的,特別是,它似乎是許多眾人合資的物聯網企業衰落的原因,即使這些企業針對新的物聯網供應項目有吸引人的構想。

          連接不同的業務模式

          物聯網促成新的成長管道,但也威脅到企業以往賺錢的方式。硬件公司傳統上取得利潤的方式,是透過平衡產品營收以及與原物料、制造和供貨相關的成本,相反地,軟件公司通常會運用服務商業模式,而且往往擁有經常性的收入來源。對聯網裝置而言,這兩個世界以令人迷惑的方式互相抵觸:硬件公司必須開始核算追蹤數據和支持服務的成本,而軟件公司必須開始控管制造和配銷實際產品的成本。

          企業家和“精實創業”(Lean Startup)提倡者史帝夫.布蘭克(Steve Blank)曾說:“新創公司是為了尋求可重復使用和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的組織。”在從事那項艱難任務時,物聯網裝置公司進一步受到一項事實的挑戰:他們擁有一個舊商業模式,而且他們必須成功地加以轉型。

          制造、收購或尋找伙伴

          回頭談談,以及試圖要建立物聯網型業務的每一家大型公司。他們面臨的挑戰是,建立強大的硬件公司,既擁有實體產品,也擁有管理服務公司的精密性。無疑地,他們看過一些公司透過內部方案和有機成長來轉型,但也看過大部分其他公司如何掙扎搏斗。有位顧客最近對我說:“這項行動的結果是一項業務,而不是一組產品。”那種說法很簡單,但是要使組織全面采用它建議的改變,卻很困難。所以我們可以預期看到更多像Google那樣的公司決定,收購或是選擇伙伴關系,是建立聯網裝置業務比較簡單的途徑。



        關鍵詞: Google 物聯網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绵阳市| 石门县| 红桥区| 五指山市| 兰考县| 五原县| 建始县| 澎湖县| 乌拉特后旗| 和静县| 安溪县| 长沙县| 仲巴县| 神池县| 蒙城县| 商水县| 周口市| 永春县| 岑溪市| 湖南省| 建阳市| 曲周县| 平乐县| 葫芦岛市| 四川省| 南木林县| 济南市| 喀喇沁旗| 乌恰县| 兖州市| 扶余县| 建水县| 鹿邑县| 台北市| 郎溪县| 卫辉市| 永善县| 哈尔滨市| 日照市|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