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光纖與氣吹光纖布線的綜合比較
近期另一種稱作“氣吹光纖”的安裝技術,其實是在許多年以前的80年代末就已開發出來成品了。氣吹光纖系統的原理是在將要或可能走光纖的位置之間安裝一組管道,也叫做“做導管"或“微管道”。當需要在網絡的兩點之間鋪設光纖時,通過專用的安裝器則把光纖“吹”入管道,然后再用接頭連接光纖。
傳統光纖安裝的原理是:光纜被置入導管或線槽;然后從一點拖至另一點。即使是擁有288條光纖的大型光纜的直徑也不會超過1英寸,比氣吹光纖系統中使用的多管道結構要小的多。拖好光纜后,光纖也就鋪設好了,終接到了硬件設備。可以確定鏈路損失,光纖可以投入使用。因為除了在光纜的兩端,其他地方不需要硬件設備,因此這一系統的材料成本要比氣吹光纖系統的成本低。設計是固定的,有助于長期維護,可以移動或更改系統,無需請安裝人員回來,進行新的升級。而且可以安裝單模光纖,提供未來的升級途徑。
AN環境下的氣吹光纖系統聲稱具備更低的成本優勢,傳統光纖布線系統無法與之相比。據說,氣吹光纖系統可以節約空間和時間;同時還可以改進系統設計和靈活性。但是,其它問題也需要考慮,如是否符合標準、成本、開放的廠商支持、質量和強韌度、規模和使用的簡易程度。無論是選擇氣吹光纖系統或傳統的系統安裝光纜,將來都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需要。
傳統和氣吹光纖系統中的靈活性都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費用。采用氣吹光纖系統,如果在兩點之間不提供管道,就無法安裝光纖。如傳統的光纖系統一樣,沒有光纖就要安裝新的光纖。但是,如設計一章所述,如果作為傳統布線設計的一部分;安裝了冗余鏈路;那么,使用打補丁或網絡交換機就可以非常容易地解決所需要的各種路由、環路拓撲和額外的光纖。
采用氣吹光纖系統,安裝情況取決于光纖產品的直徑、導管直徑、使用的材料的摩擦指數、空氣流量、氣壓、垂直上升的數量、導管阻塞、導管間斷性等參數。這些因素可導致安裝距離和高度的不確定性。而且,如果將來更改,需在沒有導管或管道的地方安裝光纖,在建筑物內的鋪設導管系統將成為重大的阻礙。一段時間以后,導管或管道系統可能要經受嚴格的處理。一般的建筑物應用涉及附加光纜的安裝、在公用設施(電源、告警、灑水器、HVAC、揚聲器、壓縮空氣、室內給排水設施等)上安裝常規業務、以及可能會對現有設施造成危險的作業。如果管道看起來很耐用,它就必須很耐用。維修工人可能認為氣吹光纖管道的耐用程度可能會比它實際的耐用程度要高,并且按照這種感覺對其進行處理。值得注意的是,氣吹程序對濕度和溫度很敏感,不同環境下的氣吹性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傳統的布線系統就極為穩定和強韌;可適應很大的溫度變化范圍和各種環境條件。
如果管道被阻塞、破裂或氣流不完整,任何成本或時間上的優勢都會很快消失。而且,需要未來在系統中進行添加的地方沒有安裝管道的情況總是會發生的。盡管;安裝空管道的成本可能比較低,但是光纖和氣吹成本都很高,因此最終的安裝成本要高于傳統光纖系統(最高可相差50%)。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