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開發平臺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開發平臺

        作者: 時間:2017-06-06 來源:網絡 收藏
          在進行系統的開發時,首先面臨的難題就是如何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系列處理器是專門針對設備設計的,是目前構造系統硬件平臺的首選。本文將介紹如何挑選適合實際需要的嵌入式,如何構建實用的開發環境,以及如何邁出嵌入式系統開發的第一步。

          選用指南

          在進行嵌入式系統的開發之前,首先必須要選擇恰當的。對于經驗豐富的開發者來說,當然可以自己動手組裝硬件,然后挑選合適的嵌入式系統,將其移植到開發平臺上。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更好的辦法是購買硬件廠商已經做好的開發板,將精力集中在應用程序的開發上。

          雖然微處理器有多達十幾種的內核結構、幾十個芯片生產廠家和眾多的功能組合,但這也給廣大嵌入式開發人員在確定方案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客觀上講,嵌入式系統一般都是量身打造的。開發人員必須依據客戶需求選擇合適的軟硬件平臺,否則的話要么無法完成所要求的功能,要么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挑選出一個合適的方案確實很不容易。初學者在做決定時不妨借鑒下面的一些經驗。

          公司設計了一系列的微處理器內核結構,以適應不同應用領域的需要。如果用戶希望使用Windows CE或標準等操作系統來減少軟件開發時間,就需要選用ARM720T以上帶有內存管理單元(MMU)的ARM芯片,如ARM720T、ARM920T、ARM922T、ARM946T等。但對于ARM7TDMI這類沒有MMU的微處理器來說,只能運行像UcLinux那樣不需要MMU支持的操作系統,而無法運行標準的Linux。

          微處理器的工作頻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運算能力的高低。ARM7系列微處理器的典型處理速度為0.9MIPS/MHz,常見的ARM7芯片的系統主時鐘為20MHz到133MHz;ARM9系列微處理器的典型處理速度為1.1MIPS/MHz,常見的ARM9芯片的系統主時鐘為100MHz到233MHz;ARM10系列微處理器的典型處理速度為1.25MIPS/MHz,其時鐘頻率則可以高達400MHz。不同ARM芯片對時鐘的處理各不相同。有些芯片只有一個主時鐘頻率,而有些芯片的內部時鐘控制器則可以分別為ARM核、USB、UART和DSP等功能部件提供不同頻率。

          大多數ARM微處理器片內存儲器的容量都不大,需要用戶在設計嵌入式系統時擴充外部存儲器。

          除了ARM微處理器核之外,幾乎所有的ARM芯片都根據各自不同的應用領域擴展了相應的功能模塊,并集成在芯片之中,從而形成了片內外圍電路,如USB接口、I/O接口、RTC和LCD控制器等。嵌入式系統的開發人員應該盡可能運用這些外圍電路,來實現系統所要求的功能。這樣既可以簡化系統的設計,同時又能夠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為嵌入式系統挑選合適的硬件平臺是一件很復雜的工作。以上給出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則,實際應用當中還要根據情況靈活確定。筆者在展開對嵌入式Linux的研究和開發之時,經過比較和鑒別,選用了一款基于S3C4510B處理器的開發板。它是由三星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很高性價比的16/32位RISC微控制器,采用的是ARM公司提供的ARM7TDMI RISC處理器核。由于它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優點,因此特別適合于對價格和功耗比較敏感的應用場合,如手持設備、網絡通信和工業控制等。

          S3C4510B整個開發板的結構大致如圖1所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6/349426.htm     圖1 基于S3C4510B的開發板框圖

          快速入門

          下面就來一睹嵌入式Linux的芳容。如果用戶的開發板是由專門的硬件廠商提供的,一般來說都會預裝一個嵌入式操作系統,如Windows CE、Palm OS或Linux等。此處介紹的S3C4510B開發板預裝的是嵌入式Linux。我們不妨借用它來感受一下嵌入式Linux的開發方法。如果用戶的開發板是自己組裝的,或者買來時預裝的是其它的嵌入式操作系統,那么就需要自己動手來重新構建系統了。

          正如前面介紹過的,在開發嵌入式系統時需要用到兩個平臺:一個是開發平臺(Host),另一個是目標平臺(Target)。開發平臺通常用普通的PC機充當。它可以通過串行端口、并行端口和以太網等方式與目標平臺相連,從而共同構成一個嵌入式系統的基本開發環境。對于嵌入式Linux系統來說,最簡單的開發環境只需要用到宿主機、目標板和串行連接線。它們之間的連接如圖2所示。

          圖2 最簡單的開發環境


          當硬件連接好之后,接下去該做的就是要在宿主機和目標板之間建立起連接。這需要在宿主機上運行一個終端仿真程序。Linux下終端仿真程序非Minicom莫屬。Minicom是一個界面友好,并且容易使用的串口通信程序,利用它可以很方便地對串行端口進行監視或控制,是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稍微了解串行通信的人都知道,進行串行通信時比較麻煩的是通信參數的設置。好在Minicom提供了非常友好的配置界面,通過執行下面的命令將進入Minicom的配置界面,如圖3所示。

          # minicom -s

             圖3 Minicom配置界面

          從選單中選擇Serial port setup項,進入串行端口配置界面。然后用戶根據所用開發板的具體情況,選擇正確的串行設備文件、波特率、數據位、停止位、奇偶校驗位、硬件流控制和軟件流控制參數。在圖4中選擇的參數代表使用串口1(/dev/ttyS0)、波特率為19200bps、數據8位、無奇偶校驗位、停止1位、無硬件流控制和無軟件流控制。

          在設置好串行通信的參數之后,重新返回到Minicom的主配置界面;然后選擇Save setup as dfl項保存當前配置值;再選擇Exit from Minicom項退出Minicom。

          圖4 串行端口參數設置

          如果一切正常,下面就可以通過Minicom來與開發板建立起正常的通信了。首先執行如下命令再次進入Minicom:

          # minicom

          然后接通開發板上的電源,或者按下開發板上的復位鍵,就可以在Minicom中監視到開發板上嵌入式Linux系統的當 前運行狀態。可以將Minicom想象成是開發板上嵌入式Linux系統的一個虛擬終端,也就是說在Minicom中輸入的所有命令都將交由開發板上的嵌入式Linux系統來進行處理。

          小結

          構建嵌入式系統的首要任務是明確它到底要做些什么。用途決定了嵌入式系統的整個行為模式和體系結構,同時也決定了它所應該采用的硬件平臺和軟件平臺。為嵌入式系統挑選目標平臺必須審慎,因為這牽涉到有沒有好的開發環境和技術支持,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挑選合適的處理器、合適的開發板和合適的開發環境。在開發嵌入式系統時請始終牢記一點,用戶需求永遠是嵌入式系統的“第一推動力”。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川县| 大足县| 菏泽市| 威远县| 博罗县| 公主岭市| 刚察县| 福清市| 延长县| 五峰| 柯坪县| 客服| 鹿泉市| 正蓝旗| 定南县| 隆回县| 宝丰县| 广德县| 永兴县| 淮北市| 曲阳县| 墨江| 英德市| 连江县| 油尖旺区| 从化市| 门头沟区| 施甸县| 诸暨市| 扶风县| 南宁市| 偏关县| 邵阳市| 汤原县| 黑水县| 游戏| 吉林省| 黄龙县| 台南市| 阜城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