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軟件無線電的通信系統試驗平臺的設計實現,軟硬件原理、架構
項目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項目名稱、項目的主要內容及目前的進展情況
針對目前高校在通信原理課程教學中普遍缺少相應的實踐環節,從而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理解困難。因此,本項目計劃設計一套通信原理實驗平臺,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本項目設計的目標:為高校提供一套適合本科生進行通信原理實驗且價格低廉能夠大面積推廣的通信原理綜合實驗平臺。學習通信原理課程的本科生可以利用本系統進行通信實驗,對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原理和概念加深理解。另外,本系統將提供一個開放接口,可以使學生利用本系統對通信原理進行深入的研究,實現更復雜的算法。
本項目為一個基于 DSP 和 FPGA 的軟件無線電實驗平臺。是由可編程器件 DSP 和可重構邏輯器件 FPGA 搭建而成的,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數字無線通信環境,可以將多種調制解調算法在實驗平臺上實現,并能實現多種模式之間的切換。為學生可能通過自主編程來實現通信系統的相關功能,有助于學習和鞏固相關知識。
本項目正處于需求理解和分析階段。結合我們自身的學習經驗以及走訪相關教師,了解通信原理課程對本實驗平臺的要求,為下一階段的概要設計提供基礎。
2.項目關鍵技術及創新點的論述
本項目利用軟件無線電的設計思想,在一套硬件系統上完成多種調制解調、信道編解碼等不同通信體制的實驗。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通過對模塊的靈活配置實現不同的通信系統原型。
本項目的創新點主要體現在:
- 采用軟件無線電的設計思想,減少了硬件開銷,降低了設備成本。其充分利用了FPGA的靈活性和通用性來實現無線電系統的可重新編程和可重構等特點,降低了平臺搭建及操作的復雜性,較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和進一步進行功能重構和拓展。即在一個精簡的平臺下即可實現軟件無線電的基本概念。硬件投入小,實現較多功能。
- 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法,將一個通信系統按信號流方向分解為幾個模塊,如編碼模塊、調制模塊、波形成型模塊等。即可對各模塊單獨進行演示和驗證。也可通過對各模塊的選擇,搭建成不同體制的通信系統。
- 提供開放的接口,可以方便學生利用本實驗平臺展開對通信系統的進一步研究。學生可設計自己的模塊來替代實驗平臺提供的現成模塊,實現自己的想法。
3.技術成熟性和可靠性論述
隨著技術的變化和應用的擴展,在軟件無線電系統中采用 DSP 和 FPGA 的數字信號處理系統顯示出其優越性,正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通用的 DSP 已能滿足算法控制結構復雜、運算速度高、尋址方式靈活和通信性能強大等需求,但是對于運算結構相對比較簡單的底層信號處理算法則顯示不出其優點,適合采用 FPGA 硬件來實現。因此,采用 DSP 和 FPGA 的數字信號處理系統可以把兩者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兼顧速度和靈活性,既能滿足底層信號處理需求,又能滿足高層信號處理需求。
DSP 和 FPGA 系統最大的優點是結構靈活,有很強的通用性,適合于模塊化標準化設計,從而能夠提高算法效率;同時其開發周期較短,系統容易維護和擴展,適合實時信號處理。
綜合以上分析,本項目計劃設計一套完整的基于FPGA+DSP的通信系統實驗平臺是可行的.
項目實施方案
1.方案基本功能框圖及描述
軟件無線電的基本思想是:構造一個具有開放性、標準化、模塊化的通用硬件平臺,將各種功能,如工作頻段、調制解調類型、數據格式、加密模式、通信協議等用軟件來完成,并使寬帶 A/D和 D/A轉換器盡可能靠近天線,以研制出具有高度靈活性、開放性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系統。理想軟件無線電的組成結構如下圖所示。
圖一 軟件無線電模型
本項目為一個基于 DSP 和 FPGA 的軟件無線電實驗平臺.是由可編程器件 DSP 和可重構邏輯器件 FPGA 搭建而成的,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數字無線通信環境,可以將多種調制解調算法在實驗平臺上實現,并能實現多種模式之間的切換,即通信模式之間的可重構操作。為學生可能過自主編程來實現無線電系統的相關功能,有助于學習和鞏固相關知識.
本實驗平臺的硬件系統框圖見下圖:
圖二 DSP和 FPGA 硬件系統框圖
軟件無線電系統中的各種信號處理算法是基于 DSP 和 FPGA 的通用硬件平臺來實現的;而在軟件方面,為了以盡可能少的資源實現各種算法,我們將各種工作模式采用統一的實現結構,其實現流程如圖三和圖四所示。首先信息數據接口進入 DSP 進行信源預處理,包括所需的各種編碼、交織和擾碼等;然后信息送 FPGA完成相位調制和 DDS 以獲得所需的調制輸出,接收端經寬帶 A/D 采樣后的數據送 FPGA 完成數字下變頻,然后數據送 DSP 完成基帶碼流的處理,包括同步提取、基帶解調和譯碼、去交織、解擾等,同時 DSP 還將相位誤差信號送 FPGA 以控制DDC。因此,不同的工作模式對應的只是軟件算法的不同。
圖三 不同模式信號發送處理軟件統一實現流程
圖四 不同模式信號接收處理軟件統一實現流程
2. 方案實施過程中需要開發的模塊
本平臺中DSP 和 FPGA 硬件系統在軟件無線電中的應用,按功能劃分,其模塊化,標準化的硬件接口如下圖所示,各功能單元的主要功能有:
- 配置數據及程序數據存儲單元(SRAM、EPROM);
- 數字信號處理單元(DSP);
- 配置硬件單元(FPGA);
- 數據接口單元(高速 AD、DA、濾波器);
- 數字接口單元;
- 控制接口單元.
DSP 和 FPGA實驗平臺軟件部分,即實驗平臺中信號處理模塊的算法,是根據具體的調制解調方式來確定的,由于本系統采用通用的可編程硬件平臺實現,要增加新的信號處理方式而無須改變系統的硬件結構,只要將軟件算法重新下載到硬件系統中即可;同時控制邏輯也可以通過編寫軟件的方式來實現,系統的控制十分自由。這些都充分體現了軟件無線電系統特有的靈活性。
QPSK 和 MSK 是目前應用非常廣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兩種調制解調方式,下面以這兩種模式來討論是如何在 DSP 和 FPGA 實驗平臺上實現的。
- QPSK在 DSP 和 FPGA 實驗平臺上實現的框圖如下圖所示。
(a) QPSK調制
(b) QPSK解調
圖五 QPSK調制解調原理框圖
QPSK 主要工作過程如下:在發送端,二進制信息流首先進行串并轉換,分成 I、Q兩路,完成信息編碼和相位映射,將信息映射到 QPSK相應的信號星座點上去,然后 I(t)和 Q(t)分別進入乘法器,與載波發生器輸出的相互正交兩路載波相乘,完成兩個支路的 BPSK 調制,再將這兩支路送入加法器相加,完成 QPSK 調制過程;在接收端,已調的 QPSK 信號經過 A/D 采樣后,送入乘法器進行相干解調,而后將信號送入兩個低通濾波器,濾掉高頻分量,濾出所需要的基帶信號,接著對基帶信號進行采樣判決和并串轉換,最后得到解調后恢復的信息碼流。
(2) MSK在 DSP 和 FPGA 實驗平臺上實現的框圖如下圖所示。
(a) MSK 調制
(b) MSK 解調
圖六 MSK 調制解調原理框圖
MSK 的工作過程如下: 在發送端,串并轉換后的二路并行雙極性不歸零碼,相互間錯開一個碼元寬度 T,然后分別與周期為 4T 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相乘進行脈沖整形,最后和 QPSK 一樣調制輸出,這樣就保證了 MSK 信號是包絡恒定、相位連續和調制指數(0.5)最小的正交信號;在接收端,MSK 信號采用相干解調方式,這時可將 MSK 信號看成是采用正弦脈沖加權的 OQPSK 信號,同樣分成兩路來恢復信息,如圖六(b)所示。
由于我們采用統一的硬件平臺,軟件方面采用相同的實現流程,因此,模塊功能的切換僅對應于 DSP 中相關算法軟件的切換,這使模塊的功能多樣化成為可能。
以上是預期計劃中實現的基本模塊,在設計的實現過程中可能按照實際需要還要臨時添加一些需要模塊以及需要用到一些連接各模塊之間的連接和控制模塊。
3.需要的開發平臺
根據計劃可以看出,本系統是用于大規模的數字信號處理,所以對FPGA的性能和資源的要求比較高,而且同時還需要高性能的A/D、D/A。所以目前我們暫時選定Spartan 3E初級板作為我們的實驗平臺,以及相關開發環境ISE軟件及相關附帶仿真開發軟件。
4.系統最終要達到的性能指標
本項目預期完成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基于 DSP 和 FPGA 的軟件無線電平臺,使其可以完成不同調制方式通信,實現多模式數字調制解調的硬件實現結構、軟件實現結構和不同模式之間的切換等,使平臺可以充分體現了軟件無線電系統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兼容性等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