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石墨烯入選“十三五”材料領域重大專項

        石墨烯入選“十三五”材料領域重大專項

        作者: 時間:2017-04-28 來源:科技部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58543.htm
        1493279000429077845.png

         

          科技部關于印發《“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的通知

          國科發高〔2017〕9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推動我國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明確“十三五”時期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思路目標、任務布局和重點方向,規范和指導未來五年國家材料科技發展,科技部制定了《“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

          科技部

          2017年4月14日

          《“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重點節選

          一、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中國制造2025》,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材料重大科技項目,著力保障重點基礎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材料的重大需求,提升我國材料領域的創新能力,引領和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通過前瞻部署策略,科學把握新技術的原創點,瞄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主要領域的重大、核心和關鍵技術問題,實施材料領域重大工程和重點專項,從基礎前沿、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范進行全鏈條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使材料的基礎前沿研發活動具有更明確的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實施技術創新引導策略,著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生長點;切實加強我國材料高技術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防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材料支撐。

          加強我國材料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高性能碳纖維與復合材料、高溫合金、軍工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新型顯示技術、特種合金和稀土新材料等,滿足我國重大工程與國防建設的材料需求。

          重點發展海洋工程材料、高品質特殊鋼、先進輕合金、特種工程塑料、特種玻璃與陶瓷等先進結構材料技術;高性能膜材料、智能/仿生/超材料、高溫超導材料、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等特種功能與智能材料技術;新型微電子/光電子/磁電子材料、印刷電子材料、功能晶體與激光技術等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技術;以高通量設計/制備/表征為特征的材料基因組技術;等納米材料技術。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生長點的形成,切實促進市場前景廣闊、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材料產業發展。

          大力推進鋼鐵、有色、石化、輕工、紡織、建材等量大面廣的基礎性原材料技術提升,實現重點基礎材料關鍵共性技術的重點突破,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優勢產能合作,落實節能減排,實現我國材料產業由大變強。

          加強材料領域人才隊伍建設,形成材料領域核心領軍人才、研究開發人才、工程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組成的材料人才體系及其評價機制,提升創新創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著重提高企業技術創新創業人才的水平和比例,滿足材料領域發展的需求。

          (二)目標與指標體系

          圍繞“十三五”材料領域發展的總目標,在基礎材料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方面,著力解決重點基礎材料產業面臨的產品同質化、低值化,環境負荷重、能源效率低、資源瓶頸制約等重大共性問題,推進鋼鐵、有色、石化、輕工、紡織、建材等基礎性原材料重點產業的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通過基礎材料的設計開發、制造流程及工藝優化等關鍵技術和國產化裝備的重點突破,實現重點基礎材料產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綠色高效低碳生產。建立完備的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完善基礎材料產業鏈。提升我國基礎材料產業整體競爭力,滿足“中國制造 2025”、“一帶一路”、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區域經濟建設的需求,為我國參與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與競爭提供支撐,實現我國材料產業由大變強、材料技術由跟跑型向并行和領跑型轉變。

          在新材料技術發展方面,將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全球技術和產業制高點,戰略性電子材料技術以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為核心,以大功率激光材料與器件、高端光電子與微電子材料為重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兩大核心方向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大功率激光材料與器件、高端光電子與微電子材料兩大重點方向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將著力解決先進結構材料設計、制備與工程應用的重要科學技術問題,重點研究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溫合金、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海洋工程用關鍵結構材料、輕質高強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材料表面工程技術、3D打印材料與粉末冶金技術、金屬與陶瓷復合材料等關鍵材料和技術,實現我國高性能結構材料研究與應用的跨越發展。新型功能與智能材料將突破新型稀土功能材料、智能/仿生與超材料、新一代生物醫用材料、先進能源材料、高性能分離膜材料、生態環境材料、重大裝備與工程用特種功能材料的基礎科學問題以及產業化、應用集成關鍵技術和高效成套裝備技術。

          在變革性的材料及其綠色制造新技術方面,納米材料技術將重點圍繞傳統納米材料的提升和新型納米材料的研發,著力解決納米材料產業面臨的重大共性問題,在核心納米材料的設計、生產工藝流程的優化、以及關鍵技術和裝備的開發三個方面形成突破,建立起相對完備的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提升我國納米產業國際核心競爭力,實現我國納米材料產業由大變強、成為國際領跑者之一。材料基因工程將構建支撐我國材料基因工程研究和協同創新發展的高通量計算、高通量合成與表征和專用數據庫等三大示范平臺,研發材料高通量計算方法、高通量制備技術、高通量表征與服役評價技術、面向材料基因工程的材料大數據技術等四大關鍵技術,在能源材料等材料上開展驗證性示范應用,驗證研發技術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并實現突破。

          在材料基地與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以國家科研基地平臺為依托,建設一批完善的新材料研發平臺,積極引導各類人才與團隊通過平臺、基地、聯盟等形式開展合作協作,強化原始創新能力和高技術轉移轉化能力。建設一支規模、結構、素質與實現本規劃目標要求相適應的多層次材料人才隊伍。

          指標體系:初步建立我國自主的基礎材料與新材料體系;建立材料領域的產學研用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發全面覆蓋我國產業應用的高性能結構與復合材料、特種功能與智能材料、戰略性先進電子材料、納米材料系列產品和應用技術,關鍵材料的自給率超過80%;培育8-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長點;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通量材料模擬算法和計算軟件,建立材料基因工程的計算平臺、實驗平臺和數據庫平臺,發展系列高通量制備和表征的新方法和新裝備,實現典型新材料的研發周期縮短一半、研發成本降低一半。

          將我國重點基礎材料高端產品平均占比提高15%-20%,減少碳排放5億噸/年。典型鋼鐵品種、高端有色金屬材料的國內市場自給率超過80%,鋼鐵與有色金屬生產綜合能效提高10%,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的產值率達到60%;特種工程塑料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5年內從30%提高到50%;實現輕工重點材料國產化率從15%提高40%;化纖差別化率由56%提升至65%,產業用紡織纖維加工量由23%增加到30%以上;建材新興產業的產值比重達到建材總量的16%左右。

          形成專利3000項,制定標準和規范500項,建成500條產業化示范線,在重點領域培養15-20個團結協作的全鏈條攻關人才團隊;聚集10-15個從事前瞻性技術創新的有活力的青年人才團隊,形成研究和創新的人才梯隊。培養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1000名。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石墨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泽县| 宝坻区| 射洪县| 昭苏县| 周至县| 资兴市| 辽阳县| 商丘市| 社旗县| 青川县| 裕民县| 萍乡市| 蒙山县| 涿鹿县| 招远市| 同德县| 肃宁县| 阿尔山市| 恭城| 招远市| 咸阳市| 平武县| 彰化县| 探索| 嘉善县| 红河县| 获嘉县| 广饶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威市| 忻州市| 曲周县| 北海市| 宝山区| 睢宁县| 黑水县| 和田市| 耒阳市| 盐池县| 建始县| 伊金霍洛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