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物聯網下的冷思考:打破壁壘與搶占時間窗口同等重要
目前,全球物聯網市場小步快跑,中國的產業熱度尤為高漲,約有上千家企業圍繞物聯網開展相關工作。但是,如果認真分析現在運營商提供的網絡,對滿足未來物聯網的需求還是存在一定弊端。比如芯片、終端、傳感器在功耗、成本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和改善。如何破解這些壁壘,與搶占時間窗口一樣重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4/346792.htm行業熱度超高溫
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達到281億,收入規模將超過7萬億美元;而Gartner給出的連接數預計為268億,收入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GSMA則認為到2020年,物聯網連接數將超過300億,其中基于蜂窩技術的連接數將達到10-20億。雖然各方預測數有所不同,但物聯網給行業所帶來的豐厚回報吸引著產業鏈眾多企業紛紛進軍。尤其是運營商更是把物聯網視作下一個盈利藍海而競相布局。
自NB-IoT標準獲得國際組織3GPP通過以來,其具備的廣覆蓋、低成本、低功耗以及大連接數等特性備受行業青睞并紛紛投入,而NB-IoT作為通信業向萬物互聯邁進的重要敲門磚,也成為運營商眼中的香餑餑。2016年6月,NB-IoT的核心標準剛剛凍結,中國電信就迅速采取行動,在10月份開啟了5G的一個招標,預計全網能夠部署基站30萬個,和現CDMA網絡進行部署,快速形成低頻4G和NB-IoT的網絡覆蓋。截至目前,全網基站的部署已經完成了接近50%,將在6月底建成全球最大的NB-IoT網絡,為下一步物聯網的發展堅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物聯網分公司總經理趙建軍介紹,從整個外網測試來看,原本NB-IoT性能的指標、覆蓋的能力測試非常樂觀,4GNB-IoT網絡附加的能力比同頻段的網絡覆蓋強1倍,平均的速率也達到預期的標準。
另外,中國電信還與華為、深圳水務簽訂了NB-IoT智慧城市建設協議,與海爾、海信簽訂了智能家電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基于新一代NB-loT技術的物聯網智慧生活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則在車聯網領域積極嘗試,配合政府一方面推動V2X商業頻譜的發放,另一方面也在大力推進在上海、重慶、杭州等六地的LTE—V2X技術實驗,積極推動V2X產品及應用研發,加快產業成熟進程。并依托于NGMN、5GAA、TIAA等產業聯盟及組織推進中國自主核心生態的構建。
而將物聯網列為三大創新戰略之一的中國聯通,將在2017年繼續推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銀川、長沙、福州等重點城市的NB-IoT商用部署。目前,中國聯通已在上海迪士尼樂園內進行大規模NB-IoT外場啟動試驗,為游客提供實時停車位信息等服務。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業的熱度非常之高就不足為奇。
冷靜之后看弊端
雖然NB-IoT的商用條件日趨成熟,中國企業熱情高漲,各大機構也都做了非常樂觀的預期。但是隨著NB-IoT滲透更多垂直行業,對電信運營商來說,要滿足未來物聯網的需求還是有一些弊端。一方面,NB-IoT芯片、終端、傳感器在功耗、成本方面仍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系統的可靠性有待提升,包括很多物聯網都會基于私有的通信協議影響規模部署和發展。
在此前,華為副董事長兼輪值CEO胡厚崑就曾經表示,要想刺激NB-IoT大規模發展,通信模塊成本必須低于5美元,如果成本降到1美元以內則會帶來爆發式增長。但目前NB-IoT芯片加模組的價格還難以做到5美元以下。這讓許多企業部署NB-IoT產生顧慮。
國內運營商如此掃除物聯網發展路上的這些障礙?
據了解,提出網絡智能化重構的中國電信正在打造多網并存的,能夠符合各種帶寬、各種速率、各種服務質量保障連接的精品網絡。“從2G和3G當中,目前中國電信的800M的CDMA網絡運行情況我們希望把它保持好,我們非常不看好在2G、3G當中承擔更好的物聯網連接”,中國電信物聯網分公司總經理趙建軍表示。
據了解,中國電信整個4G網絡平臺,目前全網已有80多個基站,建成了1.8G精品網絡,當前正在和NB-IoT一起在800M網絡規模部署,快速推進外場測試,同時加強5G網絡的研究。
打造基礎網絡的同時,中國電信也在積極構建自身的平臺,希望通過公共平臺的搭建、平臺能力的開放,為應用開發的廠家提供更好的開發環境,最終提高整個物聯網開發和部署的成本周期。
中國移動近期則還是以NB-IoT為主。
“整個蜂窩物聯網方面,中國移動聚焦在圍繞低功耗、長續航、廣覆蓋大連接的垂直行業需求,聚焦終端模組、網絡以及物聯網平臺、致力于提供業界領先的端、管、云服務體系。基于中國移動物聯網的OneNET我們會提供應用規劃網絡連接的能力,為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一些簡單的服務”,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相關人士表示。
隨著物聯網時代加速到來,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NB-IoT商用之路充滿了很多機遇,也帶來很大挑戰。構建清晰的商業模式,從網絡、應用、安全等方面未雨綢繆,與搶占時間窗口一樣重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