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價值鏈分析:誰在出苦力 誰在喝紅酒?
云計算是泡沫嗎?它能“持久”嗎?人們又該如何從云計算中賺錢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988.htm2012年,一位《福布斯》專欄作者曾對云計算發出這樣的疑問。估計他也沒有想到,在他這番質疑的5年之后,云計算會成為IT領域的一股新浪潮,已經滲透進諸多企業的業務運營之中。
在整個IT產業迎來云計算浪潮的時候,諸多的企業也享受了這一風口,重新獲得了新的增長機會。那么,在云計算浪潮中,誰賺到了錢?誰又站在了云計算產業價值鏈的高處?今天筆者就跟大家盤點一下。
云計算按照功能的層級劃分,可以分為硬件、軟件、應用等層,各層涉及的廠商也比較多。在本文中,我將涉足云計算的公司分成5個大類。第一類是芯片半導體之類的供應商;第二類是,集成這些芯片的大型服務器/存儲設備制造商;第三類是,在服務器或者存儲設備之上的虛擬化軟件服務商;第四類,云計算管理服務提供商;第五類,應用開發商。
我們先來談談第一類芯片半導體廠商。云計算效率的關鍵之一就在于服務器的運算能力,而核心就是芯片的強大計算能力。那些搭載在數據中心的海量芯片,支撐起了云計算的核心。
在全球的數據中心之中,英特爾的芯片是毫無疑問的霸主。那么,它在云計算的價值鏈中,表現如何呢?
筆者統計了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的業績,主要是營收、營業利潤(operatingincome)及營業利潤率三個數據。

從過去3年的業績來看,英特爾數據中心集團的營業利潤率在逐漸降低,說明這部分業務的賺錢能力在減弱,但是43%的營業利潤率仍然是會被其他廠商羨慕嫉妒恨。由于摩爾定律(Moore'sLaw)的演進,即芯片處理能力每18個月翻一番,英特爾芯片的營業利潤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誰會羨慕英特爾呢,當然是第二類,集成這些芯片的大型服務器/存儲設備制造商。這些廠商的計算服務器、存儲服務器等大量裝進了數據中心,可以說過去幾年也享受一下云計算產業的紅利。
不過,隨著競爭激烈,這些廠商們基本上就是賺了一些市場份額,利潤揣到兜里的并不過。科技十點見選取了HPE旗下的EnterpriseGroup業務作為代表,它為數據中心提供服務器、網絡設備、存儲及相關服務。

上圖是HPE旗下的EnterpriseGroup業務過去3年的業績表現。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這類廠商的營收增長停滯,營業利潤在持續下滑,并且營業利潤率跌破13%。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