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制造業的未來在中國還是美國?

        制造業的未來在中國還是美國?

        作者: 時間:2017-03-30 來源:華爾街見聞 收藏
        編者按:特朗普上任后,頻頻提出要讓制造業回流到美國。高盛稱,隨著特朗普提出讓制造業回流美國,和“中國制造2025 ”的提出,過去25年的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可能會迎來大變局。

          總體而言,過去25年間,中國對美國進口無論從具體數額,還是從比例上看,都有了較大增長,這也是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迅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3/345986.htm

          中國2015年從美國進口約1150億美元貨物,這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500億美元。2015年美國占據了中國總出口額的18%,而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占據了中國GDP比例的3%。

          在2015年,中國在科技和電氣設備行業對美國的出口額達1360億美元,過去15年間的復合增長率達13%。不過,美國對全球的出口在過去15年間的復合增長率僅為1%。美國的同期全球進口總額僅為3000億美元,而2000年,美國的全球進口總額為4000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

          而從比例上看,在某些特定行業,如玩具行業和傘業,中國占據美國進口額的80%-90%。中國在鞋業、家具業和電子行業,也占據了美國進口總額非常高的比例。

          美國對中國的主要貿易順差則來自交通行業和農業。美國對中國出口比例最大的產品是飛機及相關組件,美國占據中國飛機及相關組件進口的63%份額。美國在汽車行業對中國出口也比較多,但是比例相對低,僅占中國汽車進口的20%左右。

          另外OECD數據顯示,中國企業的生產附加值迅速增加。比方說,在紡織行業,中國企業現在能獲得的價值大概能占全球該產業總價值24%,1995年該比例僅為3.5%,在科技行業,中國企業現在能獲得的價值占據全球該產業總價值的15%,1995年該比例僅為1%。


        blob.png

          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兩大動因:開拓市場、降低勞動力成本

          高盛認為,美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主要動力是發現新的收入機會,另外在中國投資也有離其他供應商更近的優勢,勞動力成本也更低。

          在市場開拓上,中國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產品市場。比方說,2005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僅為690萬美元,在2015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達到4.5億美元,10年間增長了65倍。其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速度要快于全球平均速度,在200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價值約為5400萬美元,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價值約為14億美元。

          相似地, 在2005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總價值約為64億美元,在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價值約為88億美元;而2005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僅為500萬美元,占當時全球市場份額的8%,在2015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達到24億美元,占當時全球市場份額的28%。

        blob.png


          在勞動力成本上,美國制造業工人大概能掙4000美元一個月,而中國制造業工人大概掙700-750美元一個月。但隨著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中美之間的勞動力成本差額正在下降,而且中國的勞動力大大高于越南等國家。


        blob.png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中國制造2025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浑源县| 五河县| 富锦市| 郯城县| 临沂市| 武乡县| 聊城市| 朔州市| 吉水县| 蓬溪县| 泰和县| 黔江区| 琼中| 赣榆县| 襄城县| 岚皋县| 合阳县| 皋兰县| 江源县| 天祝| 衡水市| 凤山市| 娄烦县| 崇信县| 平果县| 巩义市| 昌江| 北碚区| 汾阳市| 拉萨市| 团风县| 成安县| 遵义县| 永泰县| 石屏县| 舒兰市| 章丘市| 昆明市| 柏乡县|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