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中科院化物所全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中科院化物所全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作者: 時間:2017-02-16 來源:中科院化物所 收藏

          近日,中科院化物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和包信和院士團隊在柔性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在一個基底上制造具有任意形狀的及其模塊化集成,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ACS Nano上(DOI: 10.1021/acsnano.6b0843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2/344029.htm
        中科院化物所全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研究獲新進展

         

          超薄、超輕、柔性化、非常規形狀微納電子器件的快速發展,對與之配套的微納能源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儲能器件,如鋰離子電池、,形狀單一,尺寸、體積及質量較大;還存在電解液泄露、導電添加劑和粘結劑使用、隔膜較厚等問題。同時,兩個基底的使用不利于器件機械柔性改善,不能滿足多樣性、柔性化、多功能化集成電路的要求。因此,需要開發新型儲能器件。

          該研究團隊提出在一個基底上構筑任意形狀、三明治結構平面超級電容器的概念。以電化學剝離為電極材料,納米氧化為隔膜,在形狀可調控的掩模版協助下,通過逐層噴涂的方式在一個柔性基底上成功地制造出具有任意形狀、全石墨烯基三明治結構的平面超級電容器。與傳統柔性器件相比,該電容器不僅具有形狀多樣性,如長方形、圓形、中空方形、數字、字母和更復雜的交叉線性等,還具有較高的體積比容量(280F/cm3)、較高的能量密度(2.9mWh/cm3)和優異的機械柔韌性。在不同的彎曲狀態下測試,比容量基本沒有損失。通過凝膠電解液覆蓋有效電極面積,可實現對單個器件比容量的有效調控。同時,該制造方法可適于規模化生產和自集成化,在不使用傳統金屬導線和接觸體的情況下,實現多個器件串、并聯集成,有效調控了模塊化電源的輸出電壓和容量。

          這項工作從材料選取、電極制備、電解液和隔膜選擇、器件組裝與模塊化集成等方面進行了創新,也為任意形狀儲能器件的有效構筑、生產與集成提供了科學依據。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务川| 鲁山县| 留坝县| 定西市| 长沙市| 洪洞县| 吉安县| 柏乡县| 万年县| 蒙山县| 石棉县| 视频| 新平| 柏乡县| 香港| 阿拉尔市| 芜湖市| 正阳县| 长垣县| 洛阳市| 文成县| 车致| 察雅县| 平阴县| 江源县| 出国| 和政县| 光山县| 新绛县| 罗定市| 河津市| 文登市| 高碑店市| 洪湖市| 丰原市| 龙泉市| 新野县| 习水县| 库尔勒市| 托克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