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通過DNA遺骸研究:揭秘人類史上最黑暗篇章

        通過DNA遺骸研究:揭秘人類史上最黑暗篇章

        作者: 時間:2017-01-24 來源:中國科學報 收藏

          1849年,英國主教Robert Gray曾描述過一艘運奴船在圣赫勒拿島丟下船上的奴隸。“我從未見過比這更悲慘的場面。”他仔細打量過船上的人。一些人死了,更多人則瀕臨死亡。“他們神色疲憊、面容悲切,像打包的貨物一樣被丟進小船里,顯然不是出于自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43267.htm

          這些男人和女人是英國海軍反對奴隸貿易留下的難民。英國在1807年宣布奴隸貿易非法,反對奴隸貿易的巡邏者在中央航道(從非洲到美洲的貿易路線)截取運奴船只,甚至到了里約熱內盧海岸。圣赫勒拿島很多時候成了從貿易船上解救下來的奴隸的下客點。從1840年到19世紀60年代末期,數十艘運奴船上搭載的約2.7萬名奴隸被帶到島上。那些幸存下來的奴隸獲得了自由,他們中大多數人遷徙到了其他地方。但有近1萬人,其中很多人是兒童,最終在圣赫勒拿島一個巖谷中安息。

          直到數十年前,當一個建筑項目挖掘出兩三具骨骼之后,這些被人遺忘的生命才重新被記起。此后,一次考古發掘又發現了數百具骨骼。現在,一個研究團隊正在研究這些在地下沉睡了100多年的遺骸,并對其進行測序,以盡可能地了解圣赫勒拿島被解放的奴隸:從他們在非洲的出生地到他們的文化背景再到其死因。

        通過DNA遺骸研究:揭秘人類史上最黑暗篇章

         

          靈魂迷失的山谷

          Rupert山谷是位于遙遠的圣赫勒拿島海邊的一個峽谷,拿破侖?波拿巴就曾被流放到那里度過最后的日子。峽谷還點綴著搖搖欲墜的過往歷史的痕跡,比如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建造的1米寬的防御墻,還有用于19世紀末期第二次波爾戰爭時期一座監獄的海水淡化裝置。除了這些無可名狀的石頭建筑之外,曾在那里生活的數千名被釋放奴隸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2006年11月,地質學家David Shilston從南非好望角乘船到達圣赫勒拿島,這是到達該島的唯一方式。Shilston的雇主英國阿特金斯集團正在該島上設計建造首條飛機場跑道。Shilston的工作是勘探地下地質狀況。挖掘工作剛開始不久,一名工人就把他叫過去,指給他看從地下伸出的一截被損壞的人腿骨。“我覺得它可能來自一名兒童,因為它看起來非常小。”Shilston說。

          Shilston的發現登上了當地報紙頭條。“毫無疑問會發現無數的人體遺骸。”該報道稱,“很多人相信已逝奴隸的靈魂依然縈繞在Rupert峽谷。”發掘的遺骸被放在當地一個教堂的小棺材中,隨后被重新埋在該島首府詹姆斯頓的一個墓地。

          英國政府國際發展署為建造該機場劃撥了2.5億英鎊。該部門希望對機場選址做專業的探測,所以2007年它派遣英國卡迪夫商業考古學家Andrew Pearson到達該島。Pearson在規劃道路的中間鑒定出兩個埋葬點。

          該團隊發掘的第一批埋葬點分布非常密集,一些墓葬中含有6具骨骼。Pearson的團隊花費4個月從1800平方米的區域挖掘出325具遺骸,并將其放在詹姆斯頓的棺材中等待下一步檢測。其中有一半骨骼表明他們的年齡尚不到18歲,數量最大的人群是12歲乃至年齡更小的小孩。Pearson推測這個峽谷中大約埋葬了8000人。“這實際上是不久前從非洲綁架的人。”Pearson說,“為此你可以對中央航道有個簡單印象,否則通過其他方式很難了解。”

          隱藏的身份

          根據近3.6萬次海上航行數據記錄,奴隸貿易中約有120萬名非洲人被綁架。這記錄的只是交易性的綁架并大致提示了奴隸從非洲離開的口岸,但并未記錄他們的族裔或地理起源,他們的家鄉可能距離販賣地點數千公里遠。

          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后Hannes Schroeder意識到,可以通過分析他們的基因組確定奴隸來自哪里。通過收集來自遺骸的并將其與現代非洲人的基因組數據庫相匹配,可以幫奴隸貿易中的這些受害者找到故鄉。

          2011年,他和同事獲得歐盟委員會400萬歐元的支持用于研究交易性奴隸貿易,他們對包括圣赫勒拿島在內的6個奴隸埋葬坑的遺骸進行了測序。

          Rupert峽谷埋葬的人可能通曉多種語言。船運記錄表明,登陸圣赫勒拿島的奴隸船曾從中非、西非等地的港口起航,包括如今的安哥拉和剛果地區。還有跡象表明,一些人來自更遠的地方,包括莫桑比克乃至馬達加斯加。19世紀40年代的一名觀察者曾寫道,“非洲內陸”40人組成的群體航運數月后到達大西洋海岸。“他們來自如此多不同的部落和地區,很好奇懂得語言的人是否能夠追溯他們的來源。”訪問Rupert峽谷的另一人說。

          此前的奴隸分析支持這些觀察結論。現在哥本哈根大學研究古DNA的Schroeder與該校古遺傳學家Marcela Sandoval Velasco收集了63人的牙齒DNA,對其中保存最好的20個樣本進行了部分基因測序。與現代非洲人群的對比表明,這些釋放的奴隸來自非洲的不同背景。一些人與現代西非和中非少數族裔如巴姆穆人和剛果人擁有共同祖先,但大多數人與該團隊用來對比的非洲人群的基因并不接近。Schroeder將此歸因為缺乏諸如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地的基因數據。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DNA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手游| 谷城县| 上虞市| 永年县| 北碚区| 旅游| 梁山县| 西充县| 阿克苏市| 吉水县| 郯城县| 徐闻县| 剑阁县| 潼关县| 弥勒县| 香港 | 仙居县| 正定县| 同江市| 五大连池市| 临朐县| 大方县| 乐昌市| 烟台市| 太谷县| 清涧县| 芜湖市| 泽普县| 汶上县| 西宁市| 平原县| 彰化县| 青龙| 贵溪市| 新化县| 咸阳市| 冀州市| 林甸县| 武穴市| 东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