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產業即將“化蛹成蝶” 背后的導航和位置服務應用空間無限
北斗二號衛星工程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讓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再次受到業界高度關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1/343011.htm根據《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顯示,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產值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的貢獻率將達到60%。北斗市場4000億元的蛋糕,也在吸引著我國地方政府的目光,各種規劃、投資、產業園建設、聯盟等接踵而至,一度造成市場亂象。
已率先為我國及亞太地區提供基本服務的北斗二號衛星工程,按計劃將在2020年向全球提供衛星導航服務,成為繼美國GPS和俄羅斯的GLONASS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即將融入全球背景下的北斗,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北斗產業園掀建設熱潮
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性服務。2013年,各項北斗應用示范和應用推廣在全國鋪開,北斗也展現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因而被業界稱為北斗應用元年。隨后,全國各省市掀起北斗應用建設浪潮——為搶占北斗先機,北京、上海、廣東、湖南、深圳、湖北、黑龍江都制定了北斗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一系列產業促進措施,大量北斗產業園及聯盟在各地爭相涌現,區域競爭十分激烈。
為加快北斗產業化進程,我國政府投資數百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投資數千億元,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扶持北斗產業發展。除了原有衛星產業園之外,北斗產業園在環渤海、珠三角、長三角、華中、西部川陜渝等五大衛星導航產業聚集區涌現。根據賽迪智庫的統計,截至2015年,全國已經建立各類北斗產業園區42座。
為什么地方政府如此垂青北斗產業的發展?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院長胡斌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坦言,似乎一切都可以與北斗相結合。首先對于做技術研發的,如軍用技術轉民用,以及高校、科研院,原先所做的一些相關垂直研發都可以應用到北斗產業里;其次,在政府大力支持以及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全國各省市掀起北斗應用建設熱潮在所難免。此外,出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地方政府也急需找到一個突破口,北斗似乎是一個較好的落腳點。
應避免同質化低端化
北斗產業似乎也逃離不了多數產業發展“一窩蜂”的怪圈。在胡斌看來,一些地方沒有考慮本地科技、經濟和社會的實際情況,盲目圈地大建北斗產業園,導致北斗產業園的同質低端化。
有著類似思考的北斗開放實驗室辦公室主任明德祥認為,北斗作為一個國家時空基準的基礎設施,也是一個重要戰略資源。首先北斗是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是一項高科技的技術;其次北斗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這兩個特點一方面決定了很多研發性質的活動必須集中在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人才、技術等高度集中的城市,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北斗應用市場的廣闊,似乎誰都可以進入。明德祥以北斗芯片為例,他指出,現在國內做北斗芯片的企業有上百家,事實上,整個北斗市場也就容納3~5家芯片企業。“低水平的競爭反而會使產業環境惡化?!泵鞯孪檎f道。
但是一路追隨產業熱點的地方政府在經歷了發展大數據、云計算、智慧城市、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卻始終沒有找到著力點的過程中,顯然對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更加謹慎了。賽迪研究院軟件產業所所長潘文通過這些年對地方政府做相關產業園規劃的經歷總結,他告訴記者:“如今,地方政府在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上日漸成熟和理性,經驗逐漸豐富,對北斗產業的規劃也日趨完善?!?/p>
通過記者的總結觀察,上述觀點也得到了佐證。首先,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從北斗產業園或科技園建設向北斗研究院進化。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全國各地以北斗名義設立的研究院以達10余家,主要分布在北京、深圳、河北、天津、武漢、長沙等熱點城市,大多圍繞北斗技術研究、產品研發、檢測檢驗、位置服務、創新創業等方面開展業務活動。“這是一個積極的方向?!泵鞯孪檎J為這標志著北斗應用和產業發展正邁向深入,產業深化發展的確應該倡導創新研究之風,這也符合北斗產業強調技術引領和開放性服務的特性。
其次,北斗產業園開始與地方特色相結合。以長沙為例,2016年,長沙市政府發布《長沙市加快北斗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的同時,正式成立長沙北斗產業信息安全技術研究院,試圖填補北斗導航安全的空白領域?!啊倍?信息安全’將成為長沙北斗超越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敝须娷浖@總經理夏利鋒對記者表示,安全的北斗應用將是長沙北斗產業發展的特色,長沙也將致力于將安全技術和安全的產品在北斗大力推廣過程中嵌入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在新疆等一些偏遠地區,我們看到北斗在與旅游和農業相結合,我覺得這也是很好的切入點。”潘文坦言只要能找到與當地市場相匹配的需求點,北斗將釋放巨大的能量。
最后,《“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一批新的國家戰略的高調出爐,為北斗產業明確了前進方向。2015年,在國家“一帶一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軍民融合”和“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的推動下,五大區域和產業發展重點已經逐漸從盲目建設產業園區的熱潮中冷靜下來,從由政策導向發展北斗產業轉向通過推動產業發展踐行國家戰略。
國際化打開更大市場
來自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北斗產業達到了1900億元。2018年,北斗系統計劃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相比美國GPS,我國北斗導航系統起步建設比較晚,在應用領域相比GPS還有很大差距?!泵鞯孪楦嬖V記者。的確,作為后進入者,我們除了不斷建設好北斗系統,不斷提高北斗系統區域服務精度,進一步擴大北斗系統的國內市場占有率之外,還要利用北斗的開放性,加大北斗應用在國際的推廣力度。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針對企業“走出去”發展北斗產業的政策,并明確鼓勵企業去做。此外,《指導意見》還提出要加強“空間信息+”產業生態圈建設。支持在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等區域聯合建設空間信息產業發展與應用推廣示范區,促進空間信息與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通信、數字電視和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融合發展,構建“空間信息+”產業發展生態圈,拓展空間信息在智慧城市、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服務。這不僅把技術和產業、局部和全局、國內和國外緊緊捆綁在一起,而且把信息技術中的衛星導航、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等作為平臺、舞臺和后臺,讓我們相信北斗的發展前景將極其輝煌、不可限量。
事實上,毗鄰東南亞的一些邊境省市和一帶一路上的部分省市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將推動北斗產業“走出去”納入當地規劃之中。潘文表示,我們要充分發揮中國大市場的帶動作用,以“一帶一路”為支點,推動北斗應用國際化。到2020年,在北斗市場國際化和服務全球化將得以實現之時,北斗應用深度和廣度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場潛力將得到極大的釋放,產業競爭能力將有質的提升。
北斗的大未來將從現在一步步的小突破開始,隨著大環境的逐漸成熟,各地北斗產業“化繭成蝶”已經臨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