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幻聊到VR:市場份額49% 真的半死不活嗎?
這是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中鸚鵡螺號潛艇船的草圖。當然,1869 年的人們肯定認為鸚鵡螺號很科幻。直到 85 年后,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在美國下水服役。P.S. 它也叫鸚鵡螺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41976.htm
為什么科幻總能引領時代創新?因為小說家不用拿“技術如何實現”、“產品能否盈利”等細節為自己設限,他們唯一遵從的只有“需求”。那些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對于世界的本能的渴望,才是人類發展的動力與未來。
2016 年,科幻化的 VR/AR 終于有了消費產品。然后立即與無數悲觀言論不期而遇:1)外媒刊出一篇質疑 Magic Leap 產品化進程慢的報道;國內媒體立時解讀為“技術造假”、“PPT 公司”。2)索尼 PS VR 上市僅月余,即拿下高端市場 49% 的份額;Venturebeat 卻稱,銷售成績令人失望。
當我們討論下一代計算平臺時,“需求”比“表象”更重要。然而,科幻至斯,令之瘋狂。現象層面稍不順,便揣“黑箱論“紛紛質疑。渾然忘了創新本多艱阻。

本文稍長,敘述順序如下:
( i )數據:索尼占有49%的高端市場,卻不足以驅散悲觀情緒;
( ii )種種“表象”導致人們對 VR 沒信心;
( iii )關于下一代計算平臺,我們的真實“需求”是什么?
對索尼銷售數據的爭議
在 2016 年高端 VR 頭顯市場中,索尼 PS VR 的銷售量是 74 萬臺,HTC Vive 45 萬臺,Oculus Rift 35.5 萬臺。
——SuperData 最新預測數據

單看數字,這場銷售競賽差距懸殊。極端如 The Information 甚至稱之為“屠殺性勝利”。Sony isn't just outselling them, it's absolutely crushing them. It's not an early lead, it's a definitive slaughtering.
但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索尼贏了。Venturebeat 表示失望。SuperData 說,索尼拖累了整個行業,VR 市場將是 2016 年圣誕期間游戲行業的“最大輸家”。
導致爭議的直接因素有二:
SuperData 上一份預測稱,索尼 PS VR 銷售量可達 260 萬。如今縮水 3/4,預想的黑色星期五銷售頂峰沒出現。無怪乎失望。
VR 概念炒作多年,公眾驗證心切。今年三巨頭 HTC、Oculus、索尼一同推出產品,勢已起。研究機構原本樂觀,如今卻被迫下調多款產品預期。難免令人擔憂一鼓作氣再而衰,再多市場份額,也不足以驅散市場變小所帶來的悲觀情緒。
VR 那些令人不安的跡象
當然,下調索尼以及行業銷售預期,只是公眾情緒的導火索。根本原因是人們對 VR 沒信心。畢竟,種種“表象”令人憂慮:
1. 價格低的產品銷售更好
便宜的 PS VR 贏了 HTC Vine 和 Oculus Rift,但更便宜的 Gear VR 贏了所有人。這個不能提供完整 VR 體驗的產品預計銷售 230 萬臺。
以 VR 體驗/技術論,HTC Vine 和 Oculus Rift > 索尼 PS VR > Gear VR。但銷售量排名正相反。數據顯示,銷售量與產品體驗負相關,與價格正相關。

這是一件令人不安的事。
一個顛覆性的產品通常有兩種路徑:“新市場式顛覆”和“低端式顛覆”。公眾認為 VR/AR 不僅是顛覆性產品,而且是新一代計算平臺。言即,初期軌跡本應是“新市場式顛覆”。
哈佛教授 Christensen 在《創新者的窘境》里認為“顛覆性”是指:(1)滿足一個以前無法被服務的市場,即“新市場式顛覆”;(2)或者,在現有產品之外,提供一個更簡單、更便宜、更方便的選項,即“低端式顛覆”。
——《顛覆意味著什么》
現任計算平臺(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印證了這一理論:

2007 年,Apple 推出第一代 iPhone,智能手機時代開啟。
(上圖)初期,Apple、Blackberry 等高端機占據主流,蠶食傳統手機的市場份額,完成了“新市場式顛覆”。
(下圖)隨著概念普及,各種基于安卓的手機出現(安卓平均售價是 Apple 的 1/3),滿足了中低端市場需求。最后,“低端式顛覆”產品占據了 80% 多的市場份額。

最先采納新產品的人,往往不將價格列為第一要素。5 天賣出 100 萬部的第一代 iPhone 也不便宜,8GB 版售價 599 美元。然而,在早期 VR 市場,價格卻成關鍵,相當數量的嘗鮮者不愿為更好的體驗支付溢價。
這時,人們拋出了合理解釋:他們買的是“VR”概念,不是 VR 體驗。所以易將 VR 看作噱頭,而非性感的顛覆性產品。對這類消費者而言,內心不認同,卻要跟隨潮流,廉價產品無疑是個好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