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汽車正撞時后排座椅安全性的CAE分析與改進設計

        汽車正撞時后排座椅安全性的CAE分析與改進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2-19 來源:網絡 收藏


        針對60%靠背骨架的變形情況,提出4種結構加強方案,研究如何有效提高靠背的抗沖擊性能。其中對于鉸鏈支架的改進參考某座椅下部鉸鏈形式(圖13),其中實心部分與靠背下梁焊接,空心部分與車身地板螺栓連接。


        圖13 改進后中支架結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2/331485.htm方案1:不加強結構件,采用圓柱形支架結構。
        方案2:左粱材料由B420CL增強為QSTF380。
        方案3:下粱材料由B420CL增強為QSTE380。
        方案4:中支撐板材料由B420CL增強為QSTE380。

        4種方案均采用承載性較好的圓柱形式的支架結構,仿真結果見圖14。骨架變形量由大到小依次是: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由方案1與原結構對比可知,采用圓柱形支架代替原片狀支架解決了鉸鏈支架承載能的問題;由方案2、方案3與方案1對比可知,加強左梁和下梁并沒有解決原結構的傳力路徑被截斷的問題;方案4效果最好,說明提高中支撐板剛度解決了力流截斷的傳遞問題,使得安全帶拉力和試驗樣塊沖擊力能夠順利通過中支撐板向下傳遞給兩端的安裝固定點(圖15),從而減少靠背底板承受的動載荷和靠背前翻趨勢,使下梁受到的扭轉力矩變小,進而減小了靠背骨架變形。因此,選用方案4作為改進方案。


        圖14 4種方案靠背變形量曲線對比


        圖15 力傳遞路徑示意圖

        改進前、后各主要部件吸能曲線如圖16所示。由于沖擊力被合理分散到靠背底板、中支撐板和下梁上,60%靠背底板吸能量由原來的1082J降到801J,相對改進前各部件更均勻地吸收了沖擊能量,有效減小了靠背底板的彎曲和下梁的扭轉變形,靠背骨架在碰撞過程中最大位移距參考平面約100mm,60%靠背最大變形量相對原結構約減小150mm(圖17),達到該企業標準的要求。

        耦合模型還計算出了假人的動態響應,其中頭部傷害指數HIC為36,頭部3ms合成加速度為53g,胸部壓縮量為21.8mm,胸部3ms合成加速度為35g。假人傷害仿真結果均低于一般法規規定的傷害指標,座椅對乘員的保護能夠滿足企業的要求。

        在隨后進行的帶假人正撞負載試驗中該座椅通過了認證試驗,其結果(圖18)與仿真計算相關性較高,證明了假人和座椅耦合模型的CAE分析與性能預測的有效性。

        4 結論

        采用多剛體和有限元耦合的方法,對汽車后排座椅正面碰撞負載試驗進行CAE分析,并根據仿真結果提出座椅系統結構的改進方案并通過了企業標準的試驗認證,而且仿真和試驗結果有較高的相關性,充分證明了該方法在工程意義上的可信度,可為整車安全性能設計與開發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镶白旗| 清水县| 汽车| 辰溪县| 南充市| 东源县| 呼伦贝尔市| 奉节县| 博乐市| 巴彦淖尔市| 沂南县| 东方市| 大竹县| 滦平县| 通许县| 万年县| 青田县| 平定县| 浑源县| 民丰县| 万山特区| 山丹县| 长沙县| 黄山市| 桐乡市| 新平| 衡东县| 武清区| 米泉市| 西峡县| 尼勒克县| 张家界市| 富裕县| 通许县| 喜德县| 西青区| 青冈县| 桓台县| 新郑市| 建瓯市|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