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SoC實現數據采集系統
點擊查看大圖

圖2:N通道數據采集系統的總體方框圖。
d)ADC:
由于處理數字信號簡單易行,因而需要將模擬多路復用器中出來的多路復用信號輸入饋送至模數轉換器(ADC)。ADC的所需分辨率完全取決于應用需求,但其采樣率則取決于輸入信號的帶寬。我們假定通道1的帶寬是f1,通道2是f2,……通道N是fn,那么N通道多路復用的模擬輸入則被饋送至ADC,采樣頻率應為
Fs ≥ 2 * max (f1, f2, …, fn).
Fs = k * max (f1, f2, …, fn), k≥2
推薦使用較大的k值,以便讓數字解碼的信號能夠緊密跟蹤模擬信號且不會丟失任何有效數據。
有人也許會感到奇怪,在對信號進行多路復用之前為什么不單獨數字化各個通道。假設我們的某個應用需要監控10個左右的通道,如果在進行多路復用之前對信號進行數字化,那么不得不使用10個單獨的ADC(每個通道分配一個),這樣就需要10個單獨的ADC IC。
對于上述提及的ADC使用方法,需要考慮的一大重要問題就是溫度、壓力等各種參數在不同實例下進行采樣的情況,即溫度處于時間“t”,壓力處于“t+Δt”,其中Δt = 1 / Fswitch,而Fswitch = 多路復用器的開關頻率 = Fs/N。如果在“t”和“t+Δt”之間環境條件發生突變,那么初始時間點測量的溫度讀數無法反應出這種變化,而在“t+Δt”測得的壓力讀數才能反映出這一突然變化。如果需要在相同情況下測量所有的物理參數,那么將信號饋送至模擬多路復用器之前需要在每個通道中運用單獨的采樣與保持電路。觸發信號應被同時饋入所有通道的采樣與保持電路中,觸發信號的頻率應為Fswitch/N,其中N表示通道的數量。這類系統也被稱為時間同步系統。
模擬多路復用器的開關頻率由所用的通道數量控制,并需要考慮采樣速率。但是,開關頻率還需要受ADC轉換時間參數的限制。
實例:
如果ADC的工作時鐘頻率是FADC,而且每次轉換需要“L”個時鐘周期進行采樣,“M”個時鐘周期進行轉換,那么

以上條件可被解讀為兩種情況:
1. 如果“M”和“L”非常大,那么加到ADC的時鐘要求就會更高。
2. 具有較大“L”和“M”的ADC固定時鐘會限制Fswitch,這樣反過來也會限制被監控信號的信號帶寬。
這一條件并非強制性的。如果前一個通道已經完成采樣階段并開始進入轉換階段(假設ADC具備此功能),我們就可以將多路復用器切換到下一個通道。在這種情況下

使用PSoC(片上可編程系統)實現數據采集系統
除了外部傳感器、隔離器和存儲PC外,以上系統一般需要‘N’個低通濾波器、‘N’個高增益放大器、‘N’個采樣與保持電路、1個外部N:1模擬多路復用器、1個ADC芯片(帶外部參考電壓)和1個可用來讀取數字數據并通過RS-232接口將讀數傳送到PC的專用MCU。總的來說,需要‘3N+2’顆芯片;如果我們需要監控10個通道的信號,那么實際需要32顆芯片,這樣會使系統過于龐大和昂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