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深度解讀七大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篇

        深度解讀七大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篇

        作者: 時間:2016-11-07 來源:第一電動網 收藏
        編者按: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內,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以普及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企業等新能源汽車為主要任務,動力電池作為能量儲存裝置,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迫切期待動力電池降低成本、提高性能。

          技術路線圖——關鍵材料(隔膜)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741.htm

          2020年,高品質PE隔膜、PP隔膜的規?;a,高品質陶瓷圖層隔膜的規?;a及相關裝備的國產化,新型高安全性隔膜的示范生產。2025年,高安全性復合隔膜的規模化生產;鋰離子導電涂層復合隔膜的產業化,耐高壓隔膜的產業化。2030年,高安全性、耐高壓的高性能隔膜規模化生產;固體電解質的產業化。


        新能源車,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梯級利用


          技術路線圖——關鍵材料(電解液)


        新能源車,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梯級利用


          技術路線圖——回收

          2015-2020年,從人工拆解過渡到自動化拆解,研發自動化拆解設備,提高回收材料性能,鎳、鈷、錳材料回收率達到90%以上;開發鋰回收產業技術,實現收益;研發石墨回收技術,突破資源再生。

          2021年-2025年,自動化拆解技術突破,向電池回收工業2.0的方向邁進,實現全面自動化。拆解技術智能化,拆解過程物料分選率達到80%。研發改性動力極正極材料,提高回收材料性能,鎳、鈷、錳材料回收率達到95%以上。改進鋰回收技術,使鋰回收率達到90%以上,實現石墨回收全自動產業化。

          2026年-2030年,智能化拆解,實現低損耗、低投入、高效率,實現智能化操作,拆解過程物料分選率到95%。鎳、鈷、錳材料回收率達到99%以上。開發正極和負極材料聯合回收技術,實現電池-使用-回收再生-電池循環體系。打造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鋰回收生產線,實現石墨回收利用率達95%以上。

          技術路線圖——梯次利用

          監控技術:優化完善運行狀態監控系統,實現省級區域在用車輛的實時監控。提升監控系統準確度和適用性,實現全國在用車輛的實時監控。建成完善、準確的在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監控系統,實現監控平臺完全整合。

          評估技術:開啟、完善動力電池健康狀態分析工具和模型,快速、高效評估動力電池狀態。

          分選技術:開發、完善動力電池電芯分選技術,創建動力電池分選方法,提高分選效率,實現動力電池無損、高效、自動化分選。

          成組集成技術:開發動力電池單體性能一致性修復技術,實現同一類別動力電池模塊標準化設計。構建全自動、高效的動力電池成組集成技術,良品率高。實現動力電池模塊全部標準化設計,建立標準化梯級利用電源系統。

          效益分析:創建再利用效益初步分析方法,構建動力電池梯級利用示范工程。完成再利用場景分析,構建動力電池梯級利用盈利模式。拓展新的再利用場景,提升梯級利用效率。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動力電池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饶县| 临城县| 永定县| 和田县| 黄浦区| 大新县| 方正县| 昌宁县| 饶阳县| 明光市| 蒙自县| 姚安县| 新晃| 泸西县| 喀什市| 康马县| 陇西县| 达日县| 隆子县| 四会市| 静安区| 卓资县| 离岛区| 鹤峰县| 海门市| 台中市| 江西省| 凤庆县| 河南省| 阿合奇县| 江北区| 壶关县| 樟树市| 桐梓县| 天水市| 惠东县| 炉霍县| 比如县| 镇宁| 高雄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