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七大技術路線圖:動力電池篇
技術路線圖——PHEV電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1/339741.htm
技術路線圖——關鍵材料(正極)
高鎳材料: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廠家初步具備高鎳材料生產能力,但產品性能和一致性仍需進一步提高,關鍵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與國外差距較大。要實現突破,就要研究包覆元素種類、包覆量對材料表面殘余堿含量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確定有利于降低殘余堿含量,提高材料電化學性能的最佳包覆參數組合。提高關鍵設備如氧氣氣氛焙燒設備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預計2020年,比容量將突破225mAh/g。
高電壓材料:通過提高電池充電截止電壓是提高鋰離子能量密度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高電壓材料需要大幅度提升安全性能和循環穩定性能。國內的生產線水平、品質控制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實現突破可對原材料逐批進行檢查,對全工藝流程的各項工藝參數進行有針對性的管控,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
富鋰氧化物固溶液材料:目前,該材料的電壓衰減快、倍率性能差、循環穩定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廣泛應用。通過對層狀富鋰氧化物固溶體材料表面進行多種金屬協同包覆,隔絕電解液對材料表面結構的侵蝕;通過對材料進行體相的高價金屬摻雜,提高材料首次充放電效率,減少副反應的發生。

技術路線圖——關鍵材料(負極)
石墨材料:我國石墨類材料的性能/價格比方面已經較日本的日立化成、三菱化學、日本碳素、JEF、昭和電工等具有優勢,石墨負極的供應主要是中國企業,日本企業在材料改性方法和品質和控制方面各具特色。下一階段的目標是進一步提升逆容量和壓實密度,并降低成本。這需要表面包覆等技術提高材料加工性能和電化學性能,加強生產過程中材料的一致性和穩定性控制能力。
無定型碳材料:從產品理化參數等指標看,國內企業和國外先進企業相比,產品的性能相當。材料的主要缺陷需要改進,關鍵工藝技術如表面改性、材料結構調整等需要攻克。下一階段,要通過包覆和摻雜等方面提高首次效率,并優化生產工藝逐漸降低成本;軟碳發展趨勢主要采用摻雜、修飾等改性處理,提高其比容量和首次效率。
硅碳材料:目前,國內外不少負極材料生產企業均已開始布局硅碳負極的開發與商業化,但大部分處于研究階段和小規模批量化生產階段。主要在于關鍵工藝技術如納米化技術、材料結構構筑等需要進一步提高。下一階段目標,在保持高比容量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其庫倫效率、循環性能,并逐步降低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