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智能家居市場 中興準備了哪些殺手锏?
從2012年至2015年,短短4年時間,我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13億元人民幣,上漲至令人咋舌的424億元。作為占據智能市場三分之一的中堅力量,智能家居市場自然是“水漲船高”。據權威機構OVUM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760億美元(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占180億美元,市場蛋糕之大,令人垂涎三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1284.htm巨大的誘惑之下,是陷阱重重
聞風而動,一時間內涌入的企業不計其數,似乎按兵不動就等同于坐以待斃:傳統家電廠商和初創公司加速研發,唯恐落于人后;BAT等互聯網大佬迅猛發力,意欲搶得先機;各大眾籌平臺馬不停蹄運營,智能家居項目成功完成的案例屢見不鮮......智能家居的春天似乎已經來了,唱著高調的相關新聞報道更是充斥著各大媒體版面。然而,一個血淋漓的事實擺在眼前,到目前為止,出現消費者真正認可的產品屈指可數。看似百花齊放的智能家居市場,實則“外強中干”,現實的冷酷往往被多數人和媒體選擇性忽視。
眾所周知,智能家居在很多方面尚處于初級階段,正“摸著石頭過河”。很多產品僅僅靠一個概念或噱頭博一把,并不能擊中用戶痛點,缺乏實用性。一旦新鮮期過后,用戶便棄之不用,難免淪為“雞肋”。價格虛高,產品同質化缺乏創新更是行業普遍現象。而在物物“聯通”方面,智能家居也略顯寒磣,目前基本上是手機與單品的互聯,由于各個廠商各自為戰,缺少統一的互通標準,很難實現不同產品的互聯互通和交互。至于服務方面,并不完備,各廠商主要把精力放在產品的銷售上,出了問題“用戶找渠道,渠道找廠商,而廠商卻愛理不理”的現象屢見不鮮。“打皮球”似的售后服務讓消費者差評連連。新近出現的眾籌產品,因為缺乏明確的售后規定,消費者使用起來完全靠人品。總而言之,“單品體驗差”、“缺少互通標準”、“服務難以落地”成行業發展的“攔路虎”,這也是目前存在用戶心中的三大痛點。行業內對這些問題自然是一清二楚,懸而未決的根本在于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易,解決問題難,這或許是行業中小企業的無奈。但對于中興這個大企業而言,給出的是另一番信號。中興于2016年9月22日發布“單品”、“開放”“整合”智能家居戰略,正是針對上述三大痛點的給力之舉,大有“撥開云霧見天日”之勢。它,將顛覆智能家居行業,開啟全新篇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興的籌碼何在?
早在兩年前,中興便發布了智能攝像機,目前銷量已經近100萬臺。作為早期中興布局智能家居的試水之作,在運營實踐中,為探索形成“單品”、“開放”、“整合”戰略提供了必要的經驗和基礎。那么,當初中興為何選擇智能攝像頭作為單品突破口的考量?“單品”、“開放”、“整合”又要如何解讀?
1)以“產品”為根本,滿足體驗和戰略雙重要求多年的硬件制造經驗加成,中興在產品上的優勢不言而喻。圍繞“產品”體驗,重點打造用戶喜歡的爆款,是中興的強項,同時也是中興戰略的核心。沒有好的產品,其他的一切無從談起。中興的“實在”精神外界多少有所耳聞,正因為此,中興善于從用戶的切身痛點需求出發,而不是憑空發明一款智能家居產品硬塞給用戶,再通過優勢和創新去提升產品的使用體驗。
為什么選擇攝像頭、智能物聯網路由器和智能門鎖這三款產品,源于中興的“增量創新”思路(對現有高頻、剛需的產品進行增量創新)。這樣做,一是因為中興的“實在”精神,其次,可以降低研發成本。
至于公司選擇智能攝像頭作為單品突破口的考量,首先因為安全是家庭用戶的剛性需求,從京東智能家居產品中攝像機銷量占一半可見一斑,這樣容易打造成爆品,獲得運營經驗;其次,考慮到智能攝像頭具有24小時響應的需求,通過對智能攝像頭進行語音控制,即可控制所有智能家居產品,而且攝像頭可以產生音頻視頻等內容,這無疑是入口級智能硬件產品的潛力備選單品。
如果說智能攝像頭解決的是家庭看護的問題,那么智能路由器解決的則是家庭網絡的問題。網絡是智能家居的基礎,路由器則更多是一個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連接點,是連接家居的中樞,在使用場景方面具備廣闊的可想象空間,意義之大可想而知。
至于門鎖,雖然稍微冷門了些,但實際上,智能門鎖的意義同樣不容小覷。作為家庭的入口,門鎖是智能家居的物理“開關鍵”,每天進出都得用,重要性可以想象下電腦的開關鍵。而且考慮到市面上塑料智能門鎖安全性不足,而金屬智能門鎖價格昂貴,因此就有了中興智能門鎖的誕生。
三劍合一,至此,中興三大戰略單品涵蓋了云平臺、用戶端APP、智能網關及多種智能終端,促使中興成為目前業內最領先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這幾個單品都是從用戶痛點需求出發,市場前景看好,同時滿足了中興的戰略布局需求,實乃一舉兩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