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界動態 > 計算技術界的重大突破:1nm晶體管誕生

        計算技術界的重大突破:1nm晶體管誕生

        作者: 時間:2016-10-08 來源:ZOL 收藏
        編者按:晶體管的制程大小一直是計算技術進步的硬指標。晶體管越小,同樣體積的芯片上就能集成更多,這樣一來處理器的性能和功耗都能會獲得巨大進步。

          一直以來計算技術界都是走在科學技術的前沿,然而近年也陷入了瓶頸期,并沒有什么重大的突破。而今日有外媒報道稱,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一個團隊打破了物理極限,將現有最精尖的制程從14nm縮減到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10967.htm


        計算機



        計算機



        計算機


          據悉,多年以來技術的發展都在遵循摩爾定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眼下,我們使用的主流芯片制程為14nm,而明年,整個業界就將開始向10nm制程發展。

          當然按照目前科技的發展來放眼未來,摩爾定律開始有些失靈了,因為從芯片的制造來看,7nm就是物理極限。一旦大小低于這一數字,它們在物理形態上就會非常集中,以至于產生量子隧穿效應,為芯片制造帶來巨大挑戰。因此,業界普遍認為,想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突破現有的邏輯門電路設計,讓電子能持續在各個邏輯門之間穿梭。

          在此之前,英特爾等芯片巨頭表示它們將尋找能替代硅的新原料來制作7nm,現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走在了前面,它們的晶體管由納米碳管和二硫化鉬(MoS2)制作而成。MoS2將擔起原本半導體的職責,而納米碳管則負責控制邏輯門中電子的流向。眼下,這一研究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畢竟在14nm的制程下,一個模具上就有超過10億個晶體管,而要將晶體管縮小到,大規模量產的困難有些過于巨大。

          盡管如此,這一研究發現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新材料的發現將會指導計算機領域的發展,也將大大提高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 1nm 晶體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灵武市| 延寿县| 滨州市| 枣庄市| 甘洛县| 忻州市| 上栗县| 易门县| 永胜县| 恭城| 西和县| 佳木斯市| 灵璧县| 武义县| 平阳县| 江都市| 深泽县| 囊谦县| 衡东县| 常熟市| 垣曲县| 正宁县| 内黄县| 乐亭县| 阳信县| 广西| 尉氏县| 乃东县| 北安市| 云浮市| 怀安县| 上栗县| 化州市| 久治县| 新营市| 平定县| 海城市| 牡丹江市| 新宁县| 卫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