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泡沫期如何甄別爆品
物聯網初期,產業尚未真正成型,爆品、用戶、盈利模式統統沒有,智能硬件真正的路徑仍在摸索。千億級的物聯網市場規模足夠裝下幾十個手機產業,不論是傳統硬件還是跨界硬件則不約而同,開始東施效顰般的效仿歐美智能煙感、手環、燈、電動汽車,等等。除此之外,大數據收集之后的長尾服務也成為爭取資本關注的砝碼,但所有大數據都是否有價值,如何挖掘出價值,并不明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9277.htm
在情懷的外衣褪去后,盡現物聯網泡沫、設備泡沫、資本泡沫、云端泡沫、甚至創業泡沫…拿天貓上的wifi智能插座舉例,一共115款,排名前十位的產品僅1191個用戶購買。如此慘淡銷量的情況下,投資行業則是熱情似火,三星2億美元收購智能家居企業SmartThings 、小米手環制造者華米科技估值超過3億美元。云端更是各路群雄競相追逐的焦點,BAT、JD、家電、手機廠商紛紛開展圈地運動,大力拓展接入云端的硬件數量,但質量堪憂。

抹去漫天泡沫的人只能是“用戶”,而尋找用戶愿意買單的爆品,成為打破物聯網僵局的突破口。近期舉辦的各類智能硬件大賽,背后的主導者大多來自投資泡沫或是云端泡沫,概念炒作、故事路演的結果是助長更多智能硬件泡沫出現,真正的爆品淹沒其中。
由智慧產品圈主導的“尋找爆品”活動,圍繞用戶真正需要的場景應用服務,領域覆蓋健康、醫療、教育、安全、娛樂等。展現單品之間的互聯互通的同時,從底層技術出發,甄別出具備數據模型技術的硬件產品,有效對接服務平臺和云平臺,讓數據發揮新建商業模式的能量。

誰將是智能硬件的“憤怒小鳥”?或許不是來自智能硬件單品,或許來自以場景為驅動的聯動硬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