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ALTECC_DECODER IP核的IEEE 1500 Wrapper設計

        ALTECC_DECODER IP核的IEEE 1500 Wrapper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0-16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 的廣泛應用提高了電路集成的效率。由于眾多功能各異的集成在電路中,完善的測試機制是確保其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如何對進行測試成為復用IP核技術必須解決的問題。IEEE Std 1500提供了IP核的測試實現機制,文中基于IEEE 1500研究如何實現IP核的Wrapper設計,實驗以譯碼IP核ALTECC_DECODER為測試對象,驗證了可有效地對IP核進行測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8274.htm

        隨著集成電路規模的增大,為提高設計效率,IP核在電路集成設計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盡管IP核復用能簡化設計流程,避免諸多底層電路的設計,但IP核集成在電路中后,已無法直接通過輸入、輸出端口對其進行測試,且不同類型的IP核給測試方法設計帶來了困難。因此,如何建立測試機制成為IP核復用技術必須解決的問題。

        IEEE Std 1500提供了標準化、可擴展的可測性設計方法。在將IP核集成到電路中時,為其設計基于IEEE 1500標準的Wrapper,可為集成后的IP核提供標準的測試接口,同時,實現了IP核與互連電路的隔離,這使得IP核的測試更加方便、安全、高效。

        在通信領域應用廣泛,原始數據碼字在編碼時被插入若干校驗碼,組合后的碼字被發送給接收方,接收方通過譯碼即可達到錯誤檢測的目的。在集成電路中應用通信可提高可靠性,Altera公司提供了相應的編碼和譯碼IP核:ALTECC_ENCODER、ALTECC_DECODER。本文即以譯碼IP核ALTECC_DECODER為實驗測試對象,研究如何針對IP核設計,以及如何運用Wrapper對IP核進行測試。

        1 IEEE 1500 Wrapper硬件結構

        IEEE Std 1500規定的Wrapper硬件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必須包括的組成結構有:Wrapper邊界寄存器(Wrapper Boundary Register,WBR)、Wrapper指令寄存器(Wrapper Instruction Register,WIR)、Wrapper旁路寄存器(Wrapper Bypass Register,WBY)、Wrapper串行接口(Wrapper Serial Port,WSP);可選設計的結構有Wrapper并行測試接口(Wrapper Parallel Port,WPP)。

        a.jpg

        1.1 Wrapper接口功能定義

        Wrapper接口主要有WSP接口和WPP接口兩類。其中,WSP接口包括Wrapper串行輸入端口WSI、Wrapper串行輸出端口WSO、Wrapper串行控制端口WSC;WPP接口包括Wrapper并行輸入端口WPI[m:1]、Wrapper并行輸出端口WPO[n:1]、Wrapper并行控制端口WPC,有關Wrapper接口的功能定義如表1所示。

        b.jpg

        由于WPC端口對并行測試操作的控制和WSC端口相近,在需要為Wrapper設計并行測試接口WPP時,可省略WPC端口的設計,相關并行測試操作由WSC接口控制。

        1.2 WBY設計

        在測試過程中,為達到節省測試時間的目的,對于無需測試的IP核,可使旁路寄存器WBY在Wrapper中處于有效狀態。如圖2所示,旁路寄存器WBY串接于WSI—WSO之間,其可為Wrapper提供一條最短的移位路徑,實現對WBR鏈的旁路。因此,WBY通常按1 bit移位長度設計,但在必要時可增加移位長度。

        c.jpg

        圖2中,WBY_Ins是指選擇WBY連接于WSI—WSO之間的Wrapper指令,D觸發器FF工作WRCK上升沿,此外,數據的移位還需滿足SelectWIR=0,ShiftWR=1的條件。

        1.3 WBR設計

        WBR是Wrapper執行測試操作的最主要執行部分,由一個個圍繞在IP核輸入、輸出端口的WBR單元組成。WBR單元在響應各項測試操作時,扮演了測試施加和響應捕獲的角色。

        文獻給出了典型的WBR單元設計,但由于設計簡單,在實際測試應用中存在著安全性、測試操作不便等問題。鑒于WBR單元的設計決定著測試執行的效率,諸多文獻均對其進行了設計研究。

        設計的WBR單元結構如圖3所示。Work_Mode信號決定WBR處于正常工作模式還是測試模式,其由WRSTN信號和Wrapper指令控制。存儲單元D1連接于CTI—CTO之間,負責響應移位和捕獲測試操作,D1存儲的值即WBR單元的當前值。在移位測試操作時,上一WBR單元的數據經CTI端移入存儲單元D1,D1中原先的數據移入下一WBR單元;在捕獲測試操作時,CFI端的數據被捕獲存儲到D1中。存儲單元D2負責更新測試操作,其將D1存儲的WBR當前數據更新輸出。本文設計的WBR單元在測試過程中支持Safe模式和Clamp模式,在Safe模式有效時,WBR單元的CFO輸出預先設定的安全值;在Clamp模式有效時,CFO輸出WBR單元的當前內部數據。

        d.jpg

        1.4 WIR設計

        指令寄存器WIR用于配置Wripper的測試狀態,如圖4所示。WIR包括指令碼移位寄存器、指令碼譯碼邏輯和指令更新寄存器,其中指令碼移位寄存器是WSI—WSO之間的一條移位通道。在測試操作開始前,首先令SelectWIR=1,設置ShiftWR=1,經WSI向指令移位寄存器中移入測試指令碼,或置CaptureWR=1,經WIR_PI并行捕獲測試指令碼。指令碼譯碼邏輯采用組合邏輯設計,對當前移位寄存器中的數據進行譯碼。在指令碼移位完成后,令UpdateWR=1執行指令更新操作,指令更新寄存器根據譯碼結果觸發新的Wrapper指令有效。

        e.jpg

        設計Wrapper指令的功能定義如表2所示,其中“串行”是指Wrapper中所有WBR單元構成一整條WBR鏈并作為WSI和WSO之間的一條移位通道,“并行”是指WBR單元被配置為分段鏈,分別連接于WPI和WPO之間;“內測試”是指Wrapper測試對象是內部IP核,“外測試”是指Wrapper測試對象是外部互連電路。

        f.jpg

        2 IP核的Wrapper設計

        本文測試對象是基于Hamming碼規則的信號糾錯譯碼IP核:ALTECC_DECODER,其作用是實現Hamming碼的譯碼,并生成伴隨式矢量以檢測接收碼字中是否存在錯誤。ALTECC_ DECODER IP核的端口信號說明,如表3所示。

        g.jpg

        本文為ALTECC_DECODER IP核設計的IEEE1 500 Wrapper,如圖5所示,IP核輸入、輸出端的小方框即為WBR單元。

        h.jpg

        3 實驗

        本文對ALTECC_DECODER IP核的實驗測試以接收碼字0000111000100為測試數據,驗證Wrapper對IP核的測試控制能否正常進行,并根據Wrapper的測試結果判斷ALTCC_DECOD ER IP核的譯碼是否正確。在WS_INTEST指令下的Modelsim仿真測試流程圖如圖6所示。

        i.jpg

        圖6測試過程中,測試數據由din[12]→din[11]→* * *→din[0]→clock→aclr的順序構成,向輸入端WBR單元先后串行移位輸入的測試數據:000011100010000、0000111000 10010,其區別在于移入clock端WBR單元中的數據分別為0和1。測試數據串行移位輸入后經過更新操作,IP核clock端的WBR單元向clock端施加了0到1的激勵變化,IP核輸出實驗結果,即譯碼得到的原始碼字,輸出端WBR單元捕獲IP核輸出的結果后串行移位輸出,串行輸出的數據順序為:err_fatal→err_cotrected→err_detected→q[0]→q[1]→* * *q[7],實驗測試結果,如圖7所示,圖中最后部分即為實驗完成后串行移位輸出結果。

        k.jpg

        實驗結果和根據Hamming碼編碼規則得到的理論結果對比如表4所示。實驗得到的結果為11000100,和0000111000100的理論譯碼結果相同,且標記信號err_detected、err_co rrected、err_fatal的輸出均為0,說明本次實驗中ALTECC_DECODER IP核對接收碼字0000111000100的檢測結果無誤。

        l.jpg

        綜合實驗分析,為ALTECC_DECODER IP核設計的IEEE 1500 Wrapper能正常完成測試操作,并將測試結果移位輸出以供數據分析。

        4 結束語

        IEEE 1500 Wrapper為集成電路IP核提供了規范有效的測試機制,本文在以Hamming碼譯碼IP核ALTECC_DECODER為測試對象,研究如何實現IP核的Wrapper設計。文中針對目前文獻中WBR存在的不足,設計了功能更加完善的WBR單元,能夠更好地滿足測試需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青川县| 大余县| 新蔡县| 休宁县| 错那县| 凤阳县| 五河县| 新宁县| 阿合奇县| 名山县| 澄城县| 江城| 科尔| 区。| 泽库县| 怀集县| 芜湖市| 和林格尔县| 吉安市| 澳门| 凤冈县| 景宁| 通许县| 五家渠市| 潮州市| 工布江达县| 仁化县| 寻甸| 安达市| 城口县| 武功县| 新竹市| 瑞昌市| 东安县| 河源市| 常宁市| 长泰县| 洪江市| 铜鼓县| 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