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μC/OS-Ⅱ在ATmega128上的移植Step by Step

        μC/OS-Ⅱ在ATmega128上的移植Step by Step

        作者: 時間:2016-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詳細介紹了把μC/OS-Ⅱ移植到ATMEL公司的8位微控制器ATmega128上的全過程。所謂移植,就是使一個實時內核能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5777.htm

        某個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上運行。在移植之前,希望讀者能熟悉所用微處理器和C編譯器的特點。

        1 ATmega128的內核特點

        之所以要先介紹ATmega128 MCU內核特點,是因為在μC/OS-Ⅱ的移植過程中,仍需要用戶用C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一些與微

        處理器相關的代碼。這里主要介紹ATmega128與μC/OS-Ⅱ移植相關的內核特點。如果讀者已經對ATmega128 比較了解了,

        那就不必閱讀這一部分了。

        1.1微控制器 (MCU)

        ATmega128的MCU包括一個算術邏輯單元(ALU),一個狀態寄存器(SREG),一個通用工作寄存器組和一個堆棧指針。狀態

        寄存器(SREG)的最高位I是全局中斷允許位。如果全局中斷允許位為零,則所有中斷都被禁止。當系統響應一個中斷后,I位將由硬件自動清“0”;當執行中斷返回(RETI)指令時,I位由硬件自動置“1” ,從而允許系統再次響應下一個中斷請求。

        通用工作寄存器組是由32個8位的通用工作寄存器組成。其中R26~R31這6個寄存器還可以兩兩合并為3個16位的間接地址寄存器。這些寄存器可以用來對數據存儲空間進行間接尋址。這3個間接地址寄存器的名稱為:X寄存器、Y寄存器、Z寄存器。其中Z寄存器還能用作對程序存儲空間進行間接尋址的寄存器。有些AVR C語言編譯器還把Y寄存器作為軟件堆棧的堆棧指針,比如ICC- AVR,CodevisionAVR。

        堆棧指針(SP)是一個指示堆棧頂部地址的16位寄存器。在ICCAVR中,它被用作指向硬件堆棧的堆棧指針。AVR單片

        機上電復位后,SP指針的初始值為0x0000,由于AVR單片機的堆棧是向下生長的(從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長),所以系統程序

        一開始必須對堆棧指針SP進行初始化,即將SP的值設為數據存儲空間的最高地址。ICCAVR編譯器在鏈接C程序文件的時 候,會自動在程序頭鏈入startup文件。startup文件里面的程序將會去做初始化SP指針的工作。鏈入startup文件是ICCAVR 這個編譯器的特點,在用其它編譯器的時候,希望讀者確認所使用的編譯器是否帶有自動初始化SP的功能,若沒有,應在 用戶程序中初始化SP。

        1.2 數據存儲空間(僅內部)

        AVR單片機的數據存儲器是線形的,從低地址到高地址依次是CPU寄存器區(32個通用寄存器),I/O寄存器區,數據存儲區ICCAVR編譯器又將數據存儲區劃分為全局變量和字符串區,軟件堆棧區和硬件堆棧區三個空間。

        高地址

        硬件堆棧區

        軟件堆棧區

        全局變量和字符串區

        I/O寄存器區

        CPU寄存器區

        低地址

        ICCAVR編譯器將堆棧分成了兩個功能不同的堆棧來處理(這一點與8051系列的單片機編譯器處理方式不同)。硬件堆棧用于儲存子程序和中斷服務子程序調用時的函數返回地址。這塊數據區域由堆棧指針SP進行尋址,數據的進棧和出棧有專門的匯編指令(pop,push等)支持,所以叫做硬件堆棧區。軟件堆棧用于傳遞參數,儲存臨時變量和局部變量。這塊數據區域是用軟件模擬堆棧儲存數據的方式進行數據存儲,對該區域尋址的指針由用戶自己定義,所以叫做軟件堆棧區。AVR單片機的硬件堆棧的生長方向是向下的(從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長),所以軟件堆棧在定義的時候,也采取相同的 生長方向。

        這里沒有用ATmega128而采用AVR單片機的提法是因為ATmega128屬于AVR系列單片機中的一種,而所有的AVR單片機的數據存儲器組織方式都是一致的。在創建μC/OS-Ⅱ的任務棧時,需要了解所用微處理器數據存儲空間尤其是堆棧空間的組 形式及相關的操作。讀者應參閱所用微處理器的資料和編譯器的幫助文檔,了解該部分知 識。

        1.3 ATmega128的中斷響應機制

        ATmega128有34個不同的中斷源,每個中斷源和系統復位在程序存儲空間都有一個獨立的中斷向量(中斷入口地址)。每個中斷源都有各自獨立的中斷允許控制位,當某個中斷源的中斷允許控制位為“1”且全局中斷允許位I也為“1”時,系統才響應該中斷。

        當系統響應一個中斷請求后,會自動將全局中斷允許位I清零,此時,后續中斷響應被屏蔽。當系統執行中斷返回指令RETI時,會將全局中斷允許位I置“1”,以允許響應下一個中斷。若用戶想實現中斷嵌套,必須在中斷服務子程序中將全局中斷允許位I置“1”。(這一點與8051系列的單片機不同)中斷向量表中,處于低地址的中斷具有高的優先級。優先級高只是表明在多個中斷同時發生的時候,系統先響應優 先級高的中斷,并不含有高優先級的中斷能打斷低優先級的中斷處理工程的意思。這與8051系列單片機的中斷優先級概念

        不同。

        由于μC/OS-Ⅱ的任務切換實際上是模擬一次中斷,因此需要知道CPU的中斷響應機制。中斷發生時,ATmega128按以下

        步驟順序執行:

        A. 全局中斷允許位I清零。

        B. 將指向下一條指令的PC值壓入堆棧,同時堆棧指針SP減2。

        C. 選擇最高優先級的中斷向量裝入PC,程序從此地址繼續執行中斷處理。

        D. 當執行中斷處理時,中斷源的中斷允許控制位清零。

        中斷結束后,執行RETI指令,此時

        A. 全局中斷允許位I置“1”。

        B. PC從堆棧推出,程序從被中斷的地方繼續執行。

        特別要注意的是:AVR單片機在響應中斷及從中斷返回時,并不會對狀態寄存器SREG和通用寄存器自動進行保存和恢復操作,因此,對狀態寄存器SREG和通用寄存器的中斷保護工作必須由用戶來完成。

        1.4 ATmega128的定時器中斷

        ATmega128有三個定時器:T0,T1,T2;它們三者都有計數溢出中斷功能,而且T1和T2還有匹配比較中斷,即定時器計數到設定的值時,產生中斷并自動清零。若系統采用這種中斷方式,其好處是在中斷服務程序ISR中不需要重新裝載定時器的值。但本文出于通用性的考慮,仍采用定時器計數溢出中斷方式

        2 μC/OS-Ⅱ的移植

        2.1移植條件

        要實現μC/OS-Ⅱ的移植,所用的處理器和編譯器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1) 所用的C編譯器能產生可重入代碼。

        可重入代碼是指可以被一個以上的任務調用,而不必擔心其數據會被破壞的代碼。可重入代碼任何時候都可以被中斷,一段時間以后又可以重新運行,而相應的數據不會丟失,不可重入代碼則不行。本文所使用ImageCraft公司的ICCAVR V6.29編譯器能產生可重入代碼。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滁州市| 都兰县| 临城县| 什邡市| 响水县| 湖北省| 环江| 娄烦县| 新建县| 云梦县| 漳州市| 七台河市| 黄浦区| 太仆寺旗| 治县。| 南城县| 喀喇沁旗| 宜兴市| 噶尔县| 墨竹工卡县| 黄骅市| 凤冈县| 北宁市| 元谋县| 广饶县| 中西区| 南昌县| 开阳县| 图们市| 和静县| 大丰市| 永顺县| 黄山市| 光泽县| 新沂市| 灵璧县| 金门县| 柳河县| 滕州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