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Linux系統下的動態DNS服務配置方法詳解 (1)

        Linux系統下的動態DNS服務配置方法詳解 (1)

        作者: 時間:2016-10-08 來源:網絡 收藏

        在網絡管理中,對于DNS服務的管理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頻繁地手工修改DNS的區域數據庫文件不是一件輕松的工作。關于動態DNS(DDNS)的研究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不同的平臺都推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本文將詳細介紹Linux環境下DDNS的解決方案,即由Internet Software Consortium(ISC)開發的BIND-DNS和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e Protocol,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協同工作,進而共同實現DDNS的方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10/305454.htm

        在Linux下實現動態DNS不僅需要Bind 8以上的DNS軟件,還要有DHCP Server v3.0以上版本,因為只有3.0以上的版本才完全實現了對DDNS的支持。因此,本文的實現環境采用Slackware Linux 9.0作為DDNS服務器,其上同時運行DNS和DHCP服務,其中DNS Server采用Bind 9.2.2,DHCP Server采用DHCP Server v3.0pl2。

        下面詳細介紹Linux環境下安全、動態DNS的實現方法。

        創建密鑰

        要實現DNS的動態更新,首先要考慮的是怎樣保證安全地實現DDNS。由ISC給出的方法是創建進行動態更新的密鑰,在進行更新時通過該密鑰加以驗證。為了實現這一功能,需要以root身份運行以下命令:

        root@slack9:/etc# dnssec-keygen -a HMAC-MD5 -b 128 -n USER myddns

        Kmyddns.+157+37662

        上述dnssec-keygen命令的功能就是生成更新密鑰,其中參數-a HMAC-MD5是指密鑰的生成算法采用HMAC-MD5;參數-b 128是指密鑰的位數為128位;參數-n USER myddns是指密鑰的用戶為myddns。

        該命令生成的一對密鑰文件如下:

        -rw------- 1 root root 48 Jan 14 18:26 Kmyddns.+157+37662.key

        -rw------- 1 root root 81 Jan 14 18:26 Kmyddns.+157+37662.private

        可以查看剛生成的密鑰文件內容:

        root@slack9:/etc# cat Kmyddns.+157+37662.key

        myddns.INKEY02157 4gEF1Mkmn5hrlwYUeGJV3g==

        root@slack9:/etc# cat Kmyddns.+157+37662.private

        Private-key-format: v1.2

        Algorithm: 157 (HMAC_MD5)

        Key: 4gEF1Mkmn5hrlwYUeGJV3g==

        仔細閱讀該密鑰文件就會發現,這兩個文件中包含的密鑰是一樣的,該密鑰就是DHCP對DNS進行安全動態更新時的憑據。后面需要將該密鑰分別添加到DNS和DHCP的配置文件中。

        修改DNS的主配置文件

        密鑰生成后就要開始對/etc/named.conf文件進行編輯修改,主要目的是將密鑰信息添加到DNS的主配置文件中。本文給出修改后的/etc/named.conf的一個實例:

        options {

        directory /var/named;

        file://指定區域數據庫文件的存放目錄

        };

        zone . IN {

        type hint;

        file caching-example/named.ca;

        };

        zone localhost IN {

        type master;

        file caching-example/localhost.zone;

        allow-update { none; };

        };

        zone 0.0.127.in-addr.arpa IN {

        type master;

        file caching-example/named.local;

        allow-update { none; };

        };

        key myddns {

        algorithm HMAC-MD5.SIG-ALG.REG.INT;

        file://指明生成密鑰的算法

        secret 4gEF1Mkmn5hrlwYUeGJV3g==;

        file://指明密鑰

        };

        zone tcbuu.cn IN {

        type master;

        file tcbuu.cn;

        file://正向區域文件名tcbuu.cn,后文會用到該文件

        allow-update { key myddns; };

        file://指明采用key myddns作為密鑰的用戶可以動態更新該區域“tcbuu.cn”

        };

        zone 1.22.10.in-addr.arpa IN {

        type master;

        file tcbuu.cn.arpa;//反向區域文件名tcbuu.cn

        allow-update { key myddns; };

        file://指明采用key myddns作為密鑰的用戶可以動態更新該區域“1.22.10.in-addr.arpa”

        };

        在/etc/named.conf中可以定義多個區域,只要在允許動態更新的區域中增加allow-update { key myddns; }指令,即可實現動態更新,并且只有擁有key myddns實體(在本文的實現中該實體就是擁有同樣密鑰的DHCP服務器)才能實現對該區域進行安全地動態更新。相比原來只限定IP地址的方法,該方法要安全得多。

        至此完成對DNS服務器的配置,可以執行#named運行DNS服務。

        修改DHCP的配置文件

        DHCP的主要功能是為DHCP客戶動態地分配IP地址、掩碼、網關等內容。正是由于DHCP的動態特性,在實現DDNS時,DHCP成為首選方案。

        給出修改后的/etc/dhcpd.conf的一個實例:

        # dhcpd.conf

        # Sample configuration file for ISC dhcpd

        # option definitions common to all supported networks...

        option domain-name tcbuu.cn;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0.22.1.123;

        default-lease-time 600;

        max-lease-time 800;

        ddns-update-style interim;

        file://指明實現動態DNS的方法為interim

        subnet 10.22.1.0 netmask 255.255.255.0 {

        range 10.22.1.60 10.22.1.69;//地址池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0.22.1.255;

        option routers 10.22.1.100;

        }

        key myddns {//指明密鑰生成的算法及密鑰

        algorithm HMAC-MD5.SIG-ALG.REG.INT;

        secret 4gEF1Mkmn5hrlwYUeGJV3g==;

        }

        zone tcbuu.cn. {

        primary 10.22.1.123;

        key myddns;//指明更新時采取的密鑰key myddns

        }

        zone 1.22.10.in-addr.arpa. {

        primary 10.22.1.123;

        key myddns;//指明更新時采取的密鑰key myddns

        }

        說明:

        1.ddns-update-style interim

        由ISC開發的DHCP服務器目前主要支持interim方法來進行DNS的動態更新,另外一種稱為ad-hoc的方法基本上已經不再采用。因此,實際上,interim方法是目前Linux環境下通過DHCP實現安全DDNS更新的惟一方法。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思南县| 久治县| 休宁县| 甘洛县| 聂拉木县| 宝丰县| 上蔡县| 北辰区| 富顺县| 崇信县| 沙湾县| 黑龙江省| 康平县| 滕州市| 泰来县| 龙井市| 鹤庆县| 武宣县| 东平县| 兴安盟| 宽甸| 皋兰县| 昭平县| 青浦区| 博乐市| 靖西县| 海门市| 玛沁县| 绍兴县| 城固县| 莲花县| 赤水市| 宣化县| 禹城市| 剑河县| 蓝田县| 深州市| 台州市| 黎川县| 沾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