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產值或達5000億 創新瓶頸待突破

        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產值或達5000億 創新瓶頸待突破

        作者: 時間:2016-09-28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收藏
        編者按:盡管中國智能硬件前景廣闊,甚至被定下2018年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的“軍令狀”,但產業的創新能力仍有待突破。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的《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指出,到2018年,中國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海外專利占比超過10%。這為我國未來3年發展規劃了目標。近年來,隨著信息計算等方面的發展,智能硬件產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并且也逐漸形成了細分領域。不過,目前產業發展仍然較為初級,創新呈現不足,尤其是在高端領域,加快創新正是此次出臺專項行動的初衷。作為智能硬件運營的領域之一,汽車方面,美歐近日針對技術方面出臺了相關文件,中國在這方面估計仍需時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10551.htm

         智能硬件亟待創新

          談及創新,作為智能硬件行業從業者的李明則有些消極,在智能硬件行業創業四次卻仍一無所獲的他,盡管每次都先于市場發現需求點,但最終還是敗給了環境。“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很容易將初創企業的創意復制過去,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不僅大企業需要重視,初創企業更應該具備相關意識,國家也應該對初創企業的知識產權給予保護。”

          經過前幾年的醞釀,如今中國的智能硬件開始愈發有底氣了。

          9月21日,根據工信部網站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近日印發《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2016-2018年)》(以下簡稱《行動》)。《行動》指出,到2018年,中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海外專利占比超過10%。

          “智能硬件有許多細分領域,包括智能手機、智能出行、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已經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分量;智能出行方面,包括平衡車、電動車等相關產品的國產化程度已經很高;智能可穿戴設備中,國產貨分了很大一杯羹;智能家居方面,中國傳統家電都在向智能家電轉型,國產化程度也已經很高。”科通芯城及硬蛋科技公關總監王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而在智能汽車和服務機器人方面,目前國產化速度還有待加快。”

          而在當前中國智能硬件行業發展的背后,產業的機遇與挑戰并存。《行動》中指出,一方面,中國是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大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群體,智能硬件市場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創新支撐體系不健全、產用互動不緊密、生態碎片化等問題和風險不容忽視。

          細分趨勢漸顯

          在2014年國內智能硬件元年開啟之后,近年來,國內智能硬件行業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2014年國內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達到108億元,2015年銷量達到424億,預計2016年國內智能硬件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52億元。

          市場爆發的背后,新的趨勢逐漸浮出水面。在手機、電視等終端產品實現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加速與個人穿戴、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生產制造等領域集成融合。而這與《行動》所確定的五大重點領域不謀而合。《行動》中指出,在提升高端智能硬件產品有效供給方面,主要包含智能穿戴設備、智能車載設備、智能醫療健康設備、智能服務機器人、工業級智能硬件設備。

          “智能硬件的概念已經從過去的智能手機拓展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手環、平衡車等。”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智能硬件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需求在增加。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因為技術在發展,尤其新的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的發展,使這個市場充滿了活力。”

          在從事智能硬件行業多年的深圳豌豆苗數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明看來,當前智能硬件行業已呈現愈發細分的趨勢。“這個行業經過了大規模的跟風潮之后,如今發展得更加清晰了。”李明指出,“智能硬件企業開始接受這樣的定位與認知:要聚焦在特定領域,將某個產品做好。”

          而跟風潮隱退與細分趨勢漸顯,使得智能硬件行業的發展愈發貼近智能真正的概念。“智能硬件的核心概念是通過傳感器和內置軟件讓設備更加聰明,從而實現智能感知、交互、大數據服務等功能。如今,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硬件在逐漸智能化,逐漸被完善,它們愈發不會打擾到用戶,而是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李明指出。

         創新瓶頸待突破

          事實上,創新幾乎是每位智能硬件相關從業者都會談及的問題。“中國智能硬件市場火爆,但行業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創新能力不足。大多還是復制國外已有的東西。”王剛指出,“中國這些年的智能硬件行業,沒有真正能夠引起爆點的創新產品。”

          在王剛看來,這個現狀的原因在于,目前國內智能硬件的發展主要受資本和“雙創”政策推動,而非行業自身的驅動發展。雖然如今智能硬件的跟風潮不如往昔那般瘋狂,但一旦資本發力的領域,很容易形成泡沫。“資本驅動的創新,初衷不純粹。比如,今年VR比較火,于是大大小小的廠商均發力VR,這不是真正的創新。”

          就此,王剛認為,智能硬件的創新發展不妨實行積木式創新,并實踐“行業內人士+技術人員”模式。“許多細分行業的專業人士能夠體知行業痛點,進而提供想法,將想法落地則可交由智能硬件工程師來完成。”王剛指出,“智能硬件創新還是應該由行業內人士來做,比如大健康領域人士,對該行業會有深刻了解,他們對行業痛點比普通人敏銳得多。”

          除去專業人士的意見之外,對用戶的理解也尤為重要。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童夫堯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硬件的創新則需要在不同細分市場找到客戶的不同訴求點。“聯想會更多強調對客戶和粉絲的互動,第一時間獲取產品反饋,以客戶導向指導創新思想,進而推出相應產品。”

          談及創新,作為智能硬件行業從業者的李明則有些消極,在智能硬件行業創業四次卻仍一無所獲的他,盡管每次都先于市場發現需求點,但最終還是敗給了環境。“資本實力雄厚的企業,很容易將初創企業的創意復制過去,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不僅大企業需要重視,初創企業更應該具備相關意識,國家也應該對初創企業的知識產權給予保護。”

          不過,盡管面臨諸多創新困惑,李明也坦言,智能硬件可創新之處很多。“我們身邊的任何一個東西,都有可能演變為智能硬件,這個行業的玩法很多。”李明指出,“這個行業大企業始終壟斷不了,因為可延伸的范圍太大了。中小企業需要精確定位好自己的領域,做出好的產品來,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植县| 广灵县| 五指山市| 万盛区| 武穴市| 新晃| 崇明县| 凌云县| 临泽县| 凉山| 赤峰市| 锡林浩特市| 海原县| 左云县| 和顺县| 阿勒泰市| 逊克县| 二连浩特市| 眉山市| 英山县| 郑州市| 兴隆县| 莎车县| 英吉沙县| 平罗县| 施甸县| 南丰县| 屏东市| 肥城市| 新竹市| 伊川县| 札达县| 灵璧县| 镇坪县| 新巴尔虎右旗| 射洪县| 墨玉县| 岳普湖县| 乐安县| 砀山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