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Windows Phone開發(5):室內裝修

        Windows Phone開發(5):室內裝修

        作者: 時間:2016-09-12 來源:網絡 收藏

        為什么叫室內裝修呢?呵呵,其實說的是布局,具體些嘛,就是在一個頁面中,你如何去擺放你的控件,如何管理它們,你說,像不像我們剛搬進新住所,要 “裝修”一番?買一套什么樣的茶幾和杯具(我說的“杯具”指的是原意,不要理解錯了),或者沙發什么的,該怎么放,擺在哪里好看,其實,我們做界面設計也是差不多這個道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9/303397.htm

        相信我們下過象棋就知道,棋盤上有橫向的,縱向的很多網格線,而棋子就是參照這些網格線來放置的,對,在WP頁面布局中我們把這樣的布局稱為網格布局,對應的控件為Grid。

        千萬別小看這個Grid控件,它可是非常好用的,而且也比較靈活,對的,當我們創建一個新頁面時,VS為我們生生的XAML中,正是使用了Grid控件進行布局的。

        既然是網格了,肯定會有行和列的,而我們的控件就是按需要放到由這些行和列共同產生的單元格中,就是我們在做網頁排版時用到的table標簽,應該說是非常類似的。

        下面我們一起動手做個小練習,通過這個練習,我們可以從一種更直觀的角度去了解Grid控件的用法。

        1、啟動VS,新建一個WP應用程序,不用我多說了,都會了。

        2、刪除頁面中的根Grid,整個刪除。如下圖所示。

        3、然后,替換為以下XAML代碼。

        [html]
        1. Gridx:Name=Root>
        2. Grid.ColumnDefinitions>
        3. ColumnDefinitionWidth=*/>
        4. ColumnDefinitionWidth=*/>
        5. /Grid.ColumnDefinitions>
        6. Grid.RowDefinitions>
        7. RowDefinitionHeight=*/>
        8. RowDefinitionHeight=*/>
        9. /Grid.RowDefinitions>
        10. /Grid>

        這樣我們就定義了一個兩行兩列的網格布局,也就是整個頁面被劃分為4個方塊。
        先簡單說一下行的高,列的寬的表示方法,如果你用過WPF,你應該很清楚了。
        (1)可以用數值,double類型,如120.667,這個數字與屏幕分辨率無關,運行運行庫會自行調整;

        (2)*:這個星號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上面的例子,我都用了*,這么說是說不清楚的,我舉個例子吧。
        比如,我把一個網格分為3行,而每一行的高度都是*,則表示三個行的高度是平均分配的,都占整個網格高度的1/3.
        如果我第一行的高為2*,第二行的高為*,第三行的高為3*,那么又該如何分配呢?
        先別急,把上面的代碼改一下,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到效果了。為了方便觀察,我把ShowGridLines的值改為True,這樣網格線就會顯示。

        [html]
        1. Gridx:Name=RootShowGridLines=True>
        2. Grid.RowDefinitions>
        3. RowDefinitionHeight=2*/>
        4. RowDefinitionHeight=*/>
        5. RowDefinitionHeight=3*/>
        6. /Grid.RowDefinitions>
        7. /Grid>

        好,現在我們看看設計視圖上面顯示的結果。

        其實上面三行的高分別為2*,1*和3*,1可以省略,它的意思就是把整個網格的高度平均分成2 + 1 + 3 = 6份,而2*就占其中2份,1*就占其中1份,3*就占其中3份,也就是說,它們分別占總高度的2/6,1/6,3/6.
        怎么樣,找到規律了嗎?
        再來一例。

        [html]
        1. Gridx:Name=RootShowGridLines=True>
        2. Grid.RowDefinitions>
        3. RowDefinitionHeight=3*/>
        4. RowDefinitionHeight=7*/>
        5. /Grid.RowDefinitions>
        6. /Grid>

        這時候,我們再看看設計視圖有啥變化?

        上面的示例是把整個容器的高度平均分為 3 + 7 = 10 份,而第一行的高度占總高度的3/10,第二行的高度占總高度的7/10.
        現在明白了一些了沒?
        再看看下面的例子:

        [html]
        1. Gridx:Name=RootShowGridLines=True>
        2. Grid.RowDefinitions>
        3. RowDefinitionHeight=86/>
        4. RowDefinitionHeight=5*/>
        5. RowDefinitionHeight=3*/>
        6. /Grid.RowDefinitions>
        7. /Grid>

        同理,第一行固定86,這是一個絕對的值,然后呢,把剩下的高度,就是除了86之外的,平均分為 5 + 3 = 8 份,第二行占了剩下的高度的5/8,第三行占了剩下的高度的3/8.

        (3)Auto,不用多解釋,從單詞的含義就知道了,就是根內容自動調整。

        列的定義與行是相類似的,只不過列定義寬度,行定義高度而已。
        如果以上三種值同時出現呢?原理是一樣的,自己思考一下吧,不懂的就多寫代碼觀察。

        那么,我們如何把內容放到對應的單元格內呢?Grid的行序號和列序號是從0開始的,如第一列就是0,第二行就是1等,具體怎么操作呢?
        在聲明其內容時,通過附加屬性來確定內容應放在哪個單元格,如下面例子。

        [html]
        1. Gridx:Name=RootShowGridLines=True>
        2. Grid.RowDefinitions>
        3. RowDefinitionHeight=*/>
        4. RowDefinitionHeight=*/>
        5. /Grid.RowDefinitions>
        6. Grid.ColumnDefinitions>
        7. ColumnDefinitionWidth=*/>
        8. ColumnDefinitionWidth=*/>
        9. /Grid.ColumnDefinitions>
        10. !--內容-->
        11. TextBlockGrid.Column=0Grid.Row=0Text=第1行第1列FontSize=35/>
        12. RectangleFill=YellowGrid.Column=1Grid.Row=0Margin=68/>
        13. ButtonGrid.Column=0Grid.Row=1Content=第2行第1列FontSize=32/>
        14. EllipseFill=BlueHeight=95Width=180Grid.Column=1Grid.Row=1/>
        15. /Grid>

        運行效果如下:

        好了,網格布局就吹到這里,下面接著看另一個較簡單的布局——StackPanel,嗯,它是一個面板,它的子內容的布局非常簡單,就兩種方式:橫向和縱向,它是沿直線分布的,要么水平,要么垂直,反正是線性分布,就類似于我們說的數據結構中的棧隊列,先進后出。
        例一,水平布局。

        [html]
        1. StackPanelOrientation=HorizontalHeight=100>
        2. ButtonContent=按鈕1/>
        3. ButtonContent=按鈕2/>
        4. ButtonContent=按鈕3/>
        5. /StackPanel>

        效果如下:

        例二:垂直布局。

        [html]
        1. StackPanelOrientation=VerticalWidth=300>
        2. TextBlockText=文本一FontSize=80/>
        3. TextBlockText=文本二FontSize=80/>
        4. TextBlockText=文本三FontSize=80/>
        5. /StackPanel>


        運行效果如下:
        (圖6)運行效果如下:

        最后,我們來看看還有一種通過絕對定位的布局控件——Canvas。
        它就像我們的二維坐標系,但與我們在平面幾何中不同的是,Canvas的原點在左上角,相信寫過可視化程序的朋友都知道了。
        要注意的是,Canvas不知道具體要為哪些子內容設置坐標,所以,它的Top和Left值視具體情況而定,因此這兩個屬性都是附加屬性,也就是它附加在放置在Canvas中的子元素要設置的具本位置而使用,所以每個子元素的定位都通過附加的Canvas.Top和Canvas.Left來設置。

        [html]
        1. Canvas>
        2. RectangleFill=OrangeCanvas.Left=37Canvas.Top=116Height=165Width=220/>
        3. PathData=M0,0L0,8L12,8ZFill=Silver
        4. Canvas.Left=127
        5. Canvas.Top=204
        6. Width=260
        7. Height=235Stretch=Fill/>
        8. /Canvas>


        還有的是,ZIndex是用于設置子元素的順序,從0開始,默認為0,值越大,它越在頂層,比如上面的例子,我們發現,后面添加的三角形把前一個矩形擋住了,那如何讓矩形在其它圖形之上呢?對,把ZIndex設置一個較大的值就行了,如:

        [html]
        1. Canvas>
        2. RectangleFill=OrangeCanvas.Left=37Canvas.Top=116
        3. Height=165Width=220
        4. Canvas.ZIndex=1/>
        5. PathData=M0,0L0,8L12,8ZFill=Silver
        6. Canvas.Left=127
        7. Canvas.Top=204
        8. Width=260
        9. Height=235Stretch=Fill/>
        10. /Canvas>




        關鍵詞: Windows Phone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林| 乌兰浩特市| 朝阳县| 哈密市| 吉木乃县| 通江县| 乌拉特后旗| 万荣县| 辰溪县| 潞城市| 民勤县| 化隆| 怀安县| 锦州市| 遂昌县| 孟州市| 余干县| 建德市| 神农架林区| 英德市| 修水县| 盐边县| 华安县| 延津县| 广灵县| 万山特区| 博白县| 无锡市| 昭通市| 东乡县| 文山县| 乌拉特后旗| 平原县| 丹寨县| 法库县| 贵溪市| 登封市| 灵山县| 蓝山县| 格尔木市| 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