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交流的汽車? 軟銀本田宣布開發這一系統
在宣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后,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正在著手準備一個更加“瘋狂”的想法:一輛可以閱讀駕駛員情緒并可以和駕駛員交流的車。
軟銀周四在東京的一項活動中對外宣稱已經與本田公司共組團隊著手實現這一想法,希望將軟銀的機器人應用于車輛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感知駕駛員情緒與人交流,軟銀還希望這一技術能幫助駕駛員泊車及長途旅行時提供陪伴。
該技術的核心是,軟銀研發的可以閱讀人類情感的類人機器人“Pepper”。軟銀向本田提供技術,系統研制成功后將預裝于本田汽車內,通過云技術和互聯網與駕駛員進行互動。
孫正義稱:“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機器人擁有了超級智能后,他們可以服務于人類與人交流。未來的某一天,一輛車也可以變成超級計算機或機器人,本田將是第一個應用該技術的公司。”
兩家公司將共同探索汽車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采集到的數據與人類交流的方法,車輛可以通過這種方法與人類進行會話交談。
一種可能的結果就是車輛能在諸如激烈駕駛或泊車時給駕駛員提供更多的建議,也能在駕駛員獨自進行長途駕駛時給予更多關心。
軟銀在人工智能(AI)、機器人和物聯網領域迅猛發展。在這個系統中,設備、車輛和可以收集反饋數據的機器人相聯系,形成一個網絡。孫正義多次表示物聯網將給科技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最大的變革”。
與本田的合作將有助于本田計劃未來向市場發布的無人駕駛系統的改進發展。
本田公司是日本第三大汽車廠商,已經加強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上個月已經宣布將與9月在東京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
無人駕駛的新方向?
目前的無人駕駛技術是通過攝像頭、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等收集數據分析路面狀況,配合提前植入的地圖規劃路線和預判道路變化來驅動車輛,看起來比較“機械”,缺乏人的要素。這種方式好處在于可以很好的保證車上乘客的安全,如果全部使用無人駕駛車輛按照預設的完全符合交通規則的行駛思維,道路的秩序也很有保障。
但由于出現全部無人駕駛車輛的情況出現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人類和自動駕駛車輛同時出現在路面上時,無人駕駛車輛寸步難行,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谷歌無人車在試驗時出現了一個右拐等了15分鐘的情況。
本田和軟銀的這項合作現階段更多起到輔助駕駛員的作用,如果再加強系統自我學習能力研究,使系統可以模仿人類好的駕駛習慣和車主的駕駛邏輯,整個自動駕駛的過程將更加的自然,自動駕駛車輛也將更具有實用性,有利于自動駕駛車輛的推廣。
ARM公司是移動芯片的霸主,在物聯網芯片領域也有很大的成就。ARM 的芯片低功耗低,是最佳的芯片架構方案。ARM 采用授權方式且不參與芯片制造,從而成為物聯網時代的芯片IP 實際壟斷者。
本田和軟銀的這一套車載物聯網系統非常需要ARM芯片的支持。所以如果真如孫正義所言兩家公司的研究工作已經展開了一段時間,即使這個項目不是推動軟銀收購ARM的主要原因,也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是目前這一項目的發展存在一個隱患就是蘋果。有消息稱,蘋果可能競購ARM公司。因此軟銀通過何種方式順利的講ARM收入囊中對這一項目發展前景有很大的影響。
現在我只對一個問題非常好奇,如果一言不合,汽車會做什么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