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還是產業4.0 這個問題很重要!
工業4.0智能化德文的Industrie對應的英文單詞是industry,它既譯為工業,也譯為產業。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譯為工業,在什么情況下譯為產業?這很重要。工業和產業的內涵與外延有著質的區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953.htm德國提出的“工業4.0”,現在是一個熱詞。但是,德文原文的Industrie4.0,究竟譯為工業4.0,還是產業4.0?我一直在為之困擾。也許有人會覺得,譯為工業還是產業,沒有必要那么苛求,有些用詞已有約定,這里的工業和產業是等價的。對于專業人士,他們可能會在這個等價的意義上理解Industrie或Industry,但是,在全社會意義上,還是會引起誤解的,畢竟在很長的時期,我們所說的工業只是一個主要對應制造業的概念,產業則是一個整體性的概念,不是也不可能是僅指制造業。思來想去,這不是一個翻譯的問題,而是如何理解和把握產業演進、產業革命,以及如何思考和推進產業升級和發展的問題。故草成此文。
德文的Industrie對應的英文單詞是industry,它既譯為工業,也譯為產業。那么,在什么情況下譯為工業,在什么情況下譯為產業?這很重要。工業和產業的內涵與外延有著質的區別。
這里,首先需要引入歷史的線索。First Industry Revolution譯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合適的,因為它意味著工業1.0(機械化)橫空出世,新動力和新工具革命性地產生,它同時革了手工業和農業的命,一個被稱為制造業(manufacture或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的產業誕生了,農業的新生產方式亦成為可能。
Second Industry Revolution譯為第二次工業革命也說得過去,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電的發明,使工業(這里主要指制造業)從它的1.0時代到了2.0(電氣化)時代,將制造業、農業(在大規模農業地區尤為明顯)革命性地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和層次。因此,人類社會從單一的農業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這里,工業即制造業。易言之,這兩次工業革命打造了一個新的產業——制造業。

Third Industry Revolution、Fourth Industry Revolution譯為第三、第四次工業革命就顯得勉強了。這是因為,代表3.0的信息化和4.0的智能化,產生革命性變化的內容已經不是來自制造業,而是來自服務業,這里,服務業主要是指生產者服務業。我們不必從大家都已經熟悉的信息化開始說(信息技術革命將信息產業裂變為信息技術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而只要從智能化說起。
1.智能化讓農業和工業“沒有了”
所謂“化”都比較抽象,我從一個實例來剖析智能化。
2015年,在特拉維夫大學游學期間,正值舉辦以色列農業科技展覽,校方安排游學團去參觀了這個展覽。在以色列,農業科技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在全球,以色列的農業科技也有著強大競爭力和影響力。看完這個展會,我的感覺是:農業沒有了,農產品還在。以色列前任總統佩雷斯說,真正的農業“95%靠科學,5%靠耕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