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八大LED熱點技術 哪種更具有“錢景”?
剃頭挑子一頭熱?
如今,智能照明市場暗流涌動,無論是照明巨頭,還是互聯網驕子,紛紛“磨拳擦掌”,玩得不亦樂乎。華為聯合歐普打造智慧生活、小米攜手13家照明企業推智能燈泡及智能模塊、飛利浦、GE、蘋果、高通亦早有布局智能照明。
現在,智能照明已經成為逢展必有的產品和技術。從本屆光亞展來看,智能照明依然是“香餑餑”,大多以展出智能照明系統為主,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無論是室內照明,還是戶外照明,從智能電源單品,到智能系統推廣,智能化已經日成趨勢。雖然智能照明被廠商炒作得甚囂塵上,但仍掩不住在終端市場遇冷的尷尬。
“手機APP+多主題營造+遠程控制”打造的智能照明,一開始以高逼格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使用后卻頻頻遭到“智能=棄簡就繁”、價格高昂、硬軟件不兼容的非議。
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指出,在智能照明發展的初級階段,企業陷入對技術的盲目追求,功能的疊加、出于獵奇心理的設置等,導致產品設計復雜。2016年,智能照明將更加注重從消費者需求角度打造居者需要智能,圍繞人體驗的智能化研究將成為主流,以人的行為、視覺功效、視覺生理心理研究為基礎,開發更具有科學含量的、以人為本的高效、舒適的智能照明。
LIFI仍處試驗
評估或小規模試產階段
中村修二曾大膽預言:“LED產業的下個殺手級應用是可見光通信(LiFi)。未來,家里的燈光因可以承載通信訊號而成為打通最后一里路的信息傳輸設備。”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可見光通信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劍教授介紹,自1990年的10年間,日本在室內定位、室外空間通信、車聯網等應用轉化領域已相對活躍。2010年起,東亞、歐洲、美國等陸續進行應用示范與局部應用轉化。

如今,LIFI在國內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技術不成熟、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市場及成本等方面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因此多數LED大廠對LIFI項目處于密切觀望狀態。
長期研究可見光通信的智谷睿拓研究員徐然博士表示,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可見光通信下行傳輸速率已經可以超過WiFi,但與WiFi相比,缺乏對移動性、非視線傳輸和上行高速數據傳輸的有效支持,需要解決帶寬和信號上下行的技術難題。
同時,可見光通訊產品的芯片是專門設計的,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司做,成為LiFi產業化的掣肘之一。此外,現階段LIFI行業也有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LiFi產業化之路還任重道遠,其實驗用的電路離真正的商用很遠,處理信號的發射接收設備加起來箱子那么大,又笨重,沒有實用價值。LiFi要產業化首先要實驗設備小型化、成熟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