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取代智能手機 還是淹沒在指責聲中
智能穿戴領域最近的熱度在持續增高。然而近幾年來,各種智能穿戴設備層出不窮,叫好不叫座者有之,千萬銷量盈利寥寥者也有之。為什么智能穿戴設備用戶滿意度始終難以提升?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穿戴設備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7/293589.htm智能穿戴市場不斷擴張或將取代智能手機
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2016年全球可穿戴電子設備銷量將增長18.4%,達到2.746億部,實現銷售收入287億美元。然而穿戴產業的發展其實并非一帆風順,2004年起步到2014年達到高點,1-2年時間正好從高點走到局部低點,總體處于螺旋式下滑,又進一步曲折的時期。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基礎電子研究室主任耿怡博士認為,未來可穿戴設備必將取代手機成為新的電子消費品的主力。尤其是目前業界比較關注的AR、VR技術業已從可穿戴設備技術中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影響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什么會有人覺得可穿戴設備將會取代手機?就如目前移動互聯網代替臺式電腦一樣,未來可穿戴設備必將取代手機成為新的電子消費品的主力。但這也需要網絡速度、存儲技術、電池技術,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等配套軟環境的跟進。

當下的健康運動穿戴設備和智能手表,只是可穿戴設備時代即將到來的序幕。與智能手機在過去十年的發展相比,可穿戴設備市場將會以更多元化、更具影響力的方式擴張,可穿戴設備將會取代目前現有的手機、手表、醫療設備如血糖儀、房子汽車的鑰匙等產品,深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發展的號角已吹響距離成熟還有很遠
據易觀數據看,穿戴產業環比增長率繼續保持在46.6%滾動增長,2016年預計197億的市場規模,到2018年會翻一倍,會再造一個穿戴的產業鏈。單從數據看,穿戴市場增長率相當可觀。然而近幾年來,各種智能穿戴設備層出不窮,叫好不叫座者有之,千萬銷量盈利寥寥者也有之,但是無一例外都被掛上了先嘗鮮后乏味的牌子。為什么智能穿戴設備用戶滿意度始終難以提升?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穿戴設備將會面臨哪些挑戰和問題呢?
目前穿戴設備市場所面臨發展瓶頸主要有以下幾種:
首先,可穿戴應用數量有限,生態體系難以統一。可穿戴設備生態系統中,操作系統不統一,難以形成規模效應,無法吸引開發者和創業投資基金大規模進入,缺乏“殺手級應用”,成為可穿戴設備應用普及的瓶頸。
其次,穿戴設備和通信服務割裂,需要二次銷售和服務的過程。穿戴設備早期是通過藍牙實現互動的,隨著智能化越來越強,穿戴產業未來將和3G、4G網絡支撐越來越緊密,各種應用需要3G、4G網絡支撐之下,目前情況下,穿戴設備硬件和網絡服務流程上是分離的,買了穿戴設備可能還有重新買一張卡。
再次,產品同質化問題凸顯,專業化服務拓展不足。目前,可穿戴設備產品類型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功能趨于相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就使用領域來看,當前大部分的產品仍未真正切入到可穿戴醫療、金融支付、身份認證等環節,在垂直領域的拓展方面嚴重不足。

最后,數據安全問題難以避免。特別是可穿戴設備由于貼近人體,涉及大量的關鍵隱私信息,個人隱私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可穿戴設備數據安全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擬現實是一把。當然,相比硬件上的水平,暴風更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生態上的質量問題,讓消費者使用的理由從體驗新鮮感轉變為欣賞虛擬頭盔中的真實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