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開始失控了嗎?
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在制造廠房的萬物互連發展將遠超過人們的想像。事實上,工廠中有些機器、軸承或輸送帶等根本不需要進行監控。接下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強烈反對連接一切的聲音開始出現。
根據一家協助工廠打造狀態監控系統的Advanced Technology Services認為,目前有些工廠已經過度強調連接能力了。

工業生產的四個發展階段 (來源:allaboutlean.com)
當消費電子廠商開始將制造業轉移到亞洲,一切似乎就開始失控了。幾年后,電子產業的執行長們開始懷疑制造業外移的決定是否明智。畢竟,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著眼于低成本,也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能力維持原有的產品品質。
同樣地,我們近來開始在廠房設備連網的問題上看到類似的重新思考。“只因為你有能力進行監控,并不一定表示就得這么做才合理。更重要的是必須先仔細觀察工廠中的每條線路、每一臺機器以及每一種功能后,才開始這么問:‘如果我對此進行監控,能夠改善流程嗎?’”Advanced Technology Services全球IT總監Chris LeBeau表示。答案并不一定都是肯定的。
眾所周知,在2020或2030年以前,預計將有龐大的花費用于難以計數的連網裝置上。這些連網裝置的數量可能是真的,但LeBeau指出,這一預測卻有些言過其實了。“針對這一領域的話題炒作從來不曾間斷,人們可能列出一長串必須進監控的清單,但監控這一切的結果得到了什么?”他說:“我們必須回歸到廠房,和每天身處其中人們進行更基本的對話。在此IIoT發展下,他們需要知道什么?如果必須進行存取,什么資料才有幫助?”
想知道更多物聯網&嵌入式系統關鍵技術?快來免費參加Tech Taipei研討會!
LeBeau舉例說,您可以連接無數的裝置,但有些裝置其實并沒必要連網。“假設工廠中有一條輸送帶。如果連接了輸送帶上的每一個軸承,就能讓工作更有效率嗎?當然,你可以因此監控每一個軸承,或只是簡單地監測輸送帶的移動速度。它可以給你有用的資訊,但我們正在思考如何結合情境資料,使其更具實用性。”
LeBeau的策略之一是瞭解駐廠人員的看法,而不是只憑自己的直覺臆測。“我們進行了重要的測量,以尋找可用的方式。作為一個IT人員,我并不定能掌握每一項測量作業的意義,”他說:“而在工廠中工作的專家們將會告訴你哪些故障情況令人擔心。這一切取決于在工廠中操作機器的人員,他們會告訴你需求在哪里。”
工廠的專家們還知道出現哪些故障情形可能導致最嚴重的損壞。“我們曾經看過一座工廠中的一個馬達故障后,導致其他五個元件損壞。這是最需要監控的部份,”LeBeau。“如果針對馬達的溫度進行監控,就能在它故障前偵測出來,并可盡快進行更換。”
他還指出,每一座廠房必須采取不同的措施,因為同樣的設備也可能用于不同領域。“每一座廠房都都是用生產某種產品的,因此可能會采用一些相同的設備。然而,他們使用這些相同設備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LeBeau說:“而今大家都積極地為工廠提供連線能力,我們與工廠人員的對話結果則是針對有意義的部份進行監控、如何分析資料,以及利用量測取得的結果采取策略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