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剖析支撐聯想翻身的底牌是什么
云計算時代,聯想在做什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6/293093.htm與 PC 和移動業務的頹靡相比,聯想有一個很多人都可能會忽略的業務,那就是發展可謂迅猛的企業級業務。
聯想在企業服務市場的布局早已有之,2012年 的時候就重新啟動了其服務器戰略,之前還聯手全球最大存儲軟件公司 EMC 集團,推出了全新的 ThinkServer 服務器。
尤其在收購 IBM x86 服務器業務后,更是加速進軍服務器市場,雖然在很多人眼中,聯想當時買下的是 IBM 想要淘汰的低端服務器,但被聯想買下之后貼上 “國產” 的標簽,這些原本性能和可靠性并不差的服務器便有了更多擴大服務器市場的機會。
在正式完成 IBM x86 收購案當天,楊元慶就表示,隨著 IBM x86 服務器業務收購交易的完成,聯想進一步壯大在企業級設備和服務方面的實力,并隨即成為全球服務器市場第三大廠商。
如今,在聯想的整個結構中,現有的企業級業務分離出來,成立了全新的業務集團:數據中心業務集團(簡稱 DCG),足見聯想對企業級業務的重視。
伴隨著聯想企業級業務不俗的營收表現,可以想見,它正在逐步成為聯想的新支柱產業。2015 財年財報顯示,企業級業務營收同比上升 73%至 45.53 億美元,成為聯想業績最大的亮點,這其中云服務和生態系統等業務已擁有超過 2 億個月活用戶,營收為 9.34 億元。
除此之外,IDC 的數據還顯示,去年聯想服務器業務無論從營收還是出貨量的角度,均位列全球服務器市場前 5,處在第一陣營,且增幅最快。

放大到全球市場,與其他傳統 IT 產業的低迷相比,2015年 全球的服務器市場甚是火爆,全年服務器出貨量創紀錄的達到 970 萬臺,行業總收入達 551 億美元。究其原因,這與云計算業務的飛速發展有著莫大的關聯。
尤其是,亞馬遜、谷歌、甲骨文等紛紛加大對云計算的投入,投資、收購等新聞接踵而至,新一輪的軍備競賽早已打響,恰恰是云計算運營商持續投資擴建其云端業務,對服務器的需求呈現猛增的態勢。
Gartner 統計稱,2015年 全球服務器出貨量增長 9.9%,收入增加 10.1%,Digitimes Research 的調查則預測,全球服務器市場出貨量仍可望持續增長 5.9%。
另外,聯想今年還聯合 Nutanix 共同研發了三款 HX 系列超融合新品,并且成立了超融合產業聯盟。所謂超融合,就是能夠把云應用所需的各種軟件、硬件進行封裝,確保客戶開箱即可獲得整套解決方案,相比傳統 IT 架構,超融合架構部署時間縮減了 75%,企業 IT 運維成本相較傳統架構降低了 60%。
超融合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增量市場。據 IDC 數據顯示,2015年 中國超融合市場的容量大約是 6360 萬美元,到 2019年 該數字將實現近 10 倍增長,達到 5.47 億美元。
不難看出,無論是從大環境,還是聯想自身在企業級市場的表現,盡管 PC、手機、企業級業務在聯想集團總體營收中的比重約為 7:2:1,但是下一步如果能夠抓住云計算這個爆發點,勢必會促使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
負責企業級業務的聯想高級副總裁童夫堯則表示,聯想已經不是一家傳統的 PC 公司了,聯想是一家 PC+ 云服務的公司,下一步無論是在數據中心、云服務,還是網絡設備等等這一系列相對完整的 IT 基礎架構方面會做出比較大的動作,而云端的業務也可以說是為未來聯想下一代的智能終端、數字家庭和智能家居產品做布局。
通過以上,不難看出聯想的高管們傳達出接下來要做好的三件事:
1、移動業務:手機市場表現在中國必須翻身,全球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2、PC 業務:要從傳統 PC 制造商轉型到 PC+ 云服務;
3、企業級業務:不僅限于企業級解決方案,還要做一個以數據服務為中心的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