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市場一觸即發 高通/瑞芯微/全志如何布局?
自從2012年Oculus Rift在Kickstarter上一鳴驚人以后,很多困于物聯網“泥潭”中的廠商便將關注點轉向了這個類型并不算新的虛擬現實(VR)產品。而在兩年后,當Facebook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這個連產品都沒見著的公司的時候,整個業界為之沸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1353.htm包括谷歌、索尼、三星、HTC、樂視和華為等一大批廠商正在將觸角伸向虛擬現實,下一個產業市場也正在冉冉升起。根據某研究機構的報告,預計2020年虛擬現實市場消費規模將達到700億美元。而根據艾媒咨詢的《2015年中國虛擬現實行業研究報告》現實,僅中國的虛擬現實市場,預計2016年將產值將達到56.6億元,到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元。

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及預測
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及預測
對虛擬現實市場有過了解的人應該知道,虛擬現實產品從形態上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頭戴式虛擬現實顯示器(需要和PC連接)、智能眼鏡虛擬現實設備(需插入手機使用)和一體機(可獨立使用)。無論是哪種形態,由于虛擬現實產品特性,對于屏幕分辨率、刷新率、延遲率和 計算能力、圖形處理能力等都有很高的需求。

中國虛擬現實市場規模及預測
虛擬現實設備的三種形態
高通:驍龍芯片助力虛擬現實
作為全球知名的移動處理器方案提供商,高通(Qualcomm)在移動芯片領域有很深的積累。過去幾年,在手機、物聯網和無人機領域,高通也提供了性能強悍的解決方案,在即將到來的虛擬現實大潮,高通也早有布局。
高通表示,他們從幾年前就開始就為虛擬現實好了相關準備,希望在如今能夠抓住這一機遇。
在他們看來,消費者將來肯定不希望因為受到線纜連接的限制而從虛擬現實世界的體驗里分心。因此未來的虛擬現實設備必然是移動的、低功耗的、無線的。
高通在這些方面本身都有著卓越的技術,而他們為了滿足虛擬現實的需求,他們做了多方面的提升。
如在最新的驍龍820處理器上,高通內嵌了低功耗異構計算處理(low power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processing),包括軟件開發包(SDK)在內的軟件工具,還有SDK所包含的一些工具如Symphony System Power Manager,可以提供異構調度,使CPU、GPU和DSP性能得到優化,實現最佳的性能管理。再加上高通一直以來在軟硬件方面的投入,在虛擬現實方面,高通也能夠很好的服務客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支持更寬的色域,包括4K OLED顯示器,高效的10位4k 60Hz HEVC(視頻編解碼)視頻壓縮,并擁有非常出色的功耗表現。當一個終端非常接近人眼時,顯示像素的數量非常重要,用戶會非常在意終端對高質量、高色域顯示的支持,以及出色的視頻壓縮性能。
第二,出色的3D圖形能力。目前,高通能夠提供的能力已經超過了目前最先進的安卓智能手機游戲的需求,支持最新Vulkan軟件的GPU能出色地支持復雜VR功能,并滿足所需的低功耗要求。
第三,整合傳感器內核技術,包括將慣性傳感器、攝像頭追蹤傳感器與支持重要VR功能的多種軟件算法整合。例如驍龍820中視覺慣性測距(Visual Inertial Odometry)、Hexagon DSP與全新Hexagon Vector Extensions(HVX)的整合,可以實現更快、更準確地追蹤頭部運動/變化,這對VR體驗來說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Qualcomm還推出了驍龍VR軟件開發包(SDK),可以顯著改善VR的鏡頭校正、立體渲染校正、異步時間扭曲等功能,減少VR延遲(Motion-To-Photon Latency,移動到顯示的快速處理延遲。
這里提到的Motion-To-Photon是一個全新的衡量VR設備性能(或評估其延遲時間)的矩陣,是指當用戶在戴著VR設備時,如果用戶的頭部或身體有任何的運動/改變,設備能夠更新畫面所需的時間。從運動變化到VR設備顯示之間所需時間延遲越短,用戶體驗就越好。我們正不斷努力來最小化這個時間,希望降低延遲、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總體來說,隨著驍龍820處理器的推出,高通能為今年一些全新的VR設備就能提供比較好的體驗。未來,隨著移動技術的發展,在減少延遲,同時降低功耗和提供更好的軟件支持方面也會有提升空間。
高通認為,虛擬現實設備是一種“始終開啟”應用,因此其中包含的很多不同子系統中的慣性傳感器,追蹤攝像頭與顯示和音頻系統等等,都需要同時處在工作狀態的。加上虛擬現實設備需要直接接觸用戶皮膚,所以對設備的功耗和散熱限制方面會影響到用戶體驗,如何能夠打造更先進的應用,同時又能夠保持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是業界都需要繼續長期關注的領域。
另一方面,虛擬現實的相關軟件、中間件和開發工具都需要得到進一步改善,從而更好地幫助虛擬現實內容開發人員針對不同的虛擬現實設備開發不同應用,同時也能在更短的時間內開發出一些創新的虛擬現實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