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中國量子通信再獲突破:定量揭示量子非局域性

        中國量子通信再獲突破:定量揭示量子非局域性

        作者: 時間:2016-05-06 來源:光通訊網 收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量子力學基礎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實驗室李傳鋒、許金時研究組與其合作者實驗實現了單向量子導引,定量揭示了一類非對稱性的量子非局域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4月21日《物理評論快報》上,并被選為“編輯推薦”文章,同時被美國物理學會 Physics 網站以《單向量子性》為題報道。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孫凱和博士后葉向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5/290769.htm

          量子非局域性是量子力學最令人驚訝和著迷的特性之一,量子導引是近年來引起廣泛關注的一種量子非局域性。量子導引的概念是由薛定諤在研究 EPR 佯謬時提出的,描述了對一個粒子的測量能夠非局域地影響另一個粒子的狀態的能力,它是介于量子糾纏和貝爾非局域性之間的一種量子非局域特性,其測量結果無法用局域隱態模型來解釋。量子導引具有獨特的非對稱性,甚至于存在單向量子導引,即一方可以成功地對另一方進行量子導引,但反過來卻不行。

          李傳鋒、許金時等人在前期實驗實現量子導引[ PRL 113, 140402 (2014)]的基礎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于投影測量的單向量子導引。他們在理論上提出了“導引半徑”的概念來量化量子導引能力,在實驗上利用兩光子糾纏系統通過投影測量定量觀測到了量子導引的非對稱性,并進一步實現了單向的量子導引。同時,對于失敗的量子導引過程,他們首次通過實驗構建局域隱態模型來重現觀測結果,直觀地展現了量子系統的不可導引性。

          

         

          該工作為理解單向量子導引提供了一種直觀的視角,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展示了量子導引在完成單向量子信息任務方面的應用前景。

          該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和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關鍵詞: 量子通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莲花县| 沂南县| 资阳市| 尚志市| 商水县| 全南县| 独山县| 沈阳市| 安龙县| 博客| 肇东市| 周口市| 盈江县| 海林市| 昌乐县| 甘南县| 资兴市| 惠东县| 瑞金市| 抚宁县| 岳普湖县| 忻州市| 福贡县| 上高县| 突泉县| 泾川县| 广宁县| 太原市| 金塔县| 文成县| 承德县| 遂宁市| 卢氏县| 大姚县| 灵寿县| 常熟市| 汝州市| 阳春市| 旬邑县| 藁城市| 崇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