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初現 VR公司身價暴漲
“年后開始,好的VR項目要搶了。”看了兩年的VR項目,鴻立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注:這家公司為華聞傳媒全資子公司)投資總監牛思遠感嘆。“年前看VR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同時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4/289654.htm去年底至今年初,國內二級市場先對VR進行了一輪炒作,其活躍程度遠遠超過了行業本身。
同樣一家內容制作的公司,估值從年前的4000萬,一下變成1.5億。年前看好的項目,如果沒有投資,年后就一定會漲價。為了拿到項目,投資方只得抬高價錢。一時間,選擇權從投資人手里,變到創業公司手里。“簡直瘋了。”一位長期關注VR行業的投資人多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嘆。
“現在不投,等明年就來不及了”
年后價格的上漲與上市公司的進入有關。“上市公司的估值體系和創業公司完全不同。二級市場的炒作,在年后有了快速的發酵,好的項目價格瞬間高出很多。”和君資本VR基金和合伙人安樂說
因此,對于華聞而言,在資本爆發前,以2000萬投資了蘭亭數字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如果是今年5月投,怎么也得5到6億。”他說。
去年5月,牛思遠第一次接觸蘭亭數字。當時,華聞已經基本完成了樂相、3Glasses兩個硬件的投資,此時的他已經深刻地意識到內容的重要,找到合適的內容非常緊迫。
由于看好蘭亭數字的團隊,有“賭一把”的成分在,牛思遠決定投資這家公司。
但他受到了投委會的質疑,當時國內對VR缺乏了解,大家不明白投資內容的意義何在。于是,在第一次清查后被否定了。
牛思遠清楚內容市場的爆發很快就會來。他太需要好的內容了,于是堅持做了第二次清查,并在足夠的行業調研后,說服了投委會。
在投資金額上,雙方進行了大約一周的“砍價”。蘭亭數字報出2500萬的期望值,華聞的心理價位是2000萬。一開始雙方都不讓步,在長達一周的電話往來后,牛思遠表現出了一些不耐煩。
“你們是做內容的,又不是專門做融資,拿到錢趕緊做事啊,不要停在這個環節上。”牛思遠這樣告訴蘭亭市場總監。
但他馬上補充說,“如果是現在,絕對不可能跟一家做內容的公司這樣說話,更別提砍價了,現在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安樂投資的第一個項目是樂客VR。樂客VR通過線下體驗店獲取現金流,實現變現,同時也是很好的線下渠道。這個項目,讓安樂看到了VR的投資回報率。如今樂客估值三億,“如果是今年投,價格肯定要翻倍了。”但同時,他更清楚的是“現在不投,等到明年再投,就來不及了”。
“不懂”的投資人
更嚴重的問題是,年后進入的資本中,有上市公司、投資機構等。這其中,大多數新進入者并不了解VR。
“很多投資人來我這說,其實我就想來試試你這套設備,體驗一下。”一位VR創業公司創始人對此感到無奈,但不得不去做市場的普及工作。
一家業內估值頗高的公司創始人私下發飆,“我沒有教育世界的義務!不約!”
市場的真實現狀是,創業市場魚目混雜,如何判斷項目的好壞,是考驗投資人的第一步。
且在這樣的投資環境下,一批公司獲得了短期生存的機會。業內有一種說法稱,2014年底出現了一大批硬件創業公司,很多在去年死掉,或快要活不下去。
活不下去的直接原因是現金流斷裂,根本原因卻是產品太差,技術不到位。據記者了解,不少小公司的VR設備根本不具備技術含量,其中,以移動端VR(手機盒子)最為明顯。
移動端VR作為輕量化的硬件設備,以三星 Gear VR為代表。為了Gear VR,三星優化了手機操作系統,硬件本身包含觸摸板、獨立的朝向傳感器等多個核心零部件。但這款相對成熟的移動設備,只能與三星手機適配使用。
這給了國內硬件公司機會。焰火工坊創始人婁池沒有掩飾對Gear的“抄襲”,在他看來,即使真的要去抄,也要認真地學習,解析原代碼、研究核心配件,將其精華部分全部學為己用,以做出更好的產品。
但在婁池看來,雖然焰火并不是以硬件為主,卻比國內大多硬件從業者學習更到位,國內像他這樣的跟隨者并不多,大都是劣質的抄襲。“說實話,早期很多把VR當成一種跟創意廚房、創意小擺件那種難度差不多的東西,所以特別容易多人做,本質就是純塑料家居鏡片。但當時覺得概念好,做眾籌,其實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公司比較少。”婁池告訴記者。
打開淘寶,搜索VR鏡片,價格從3元到幾十元不等,按照最低廉的制作方法,與cardboard類紙殼子幾乎一模一樣。然而由于大多數人的不了解,這類產品包裝一下也可以打出VR的旗號。
“他們第一波賣不出去,更別說后面的變現了,因為盈利模式肯定是死的。我相信還是以技術說話,有技術、專利的,才有可能獲得一些好的機會。”蟻視VR創始人覃政說。
雖然這類企業一定經不住時間考驗,可短期內拿到錢還是有可能的。“現在拿到錢的VR團隊非常多,稍微靠譜點的團隊,都有機會爭取到投資。”一位投資了VR的投資人告訴記者。
作為蟻視的投資方,中技華軟知識產權基金管理公司方銀河甚至不在乎蟻視的產品是否完美。“現階段不可能有完美的產品,但蟻視已經在國內硬件中處于領先地位,我認可這個團隊,他的技術路線是正確的,腳踏實地研發,我看好的是未來。”
對于年后進入市場的投資人而言,最真實的聲音是,已經錯過了2015年投資硬件的最好機會,現在如果再不去投內容和平臺,VR市場就沒有自家的份了。
這帶來的結果是投資價格的上漲和估值的翻倍。在互相的作用力下,價格被炒起來了,成本也變高了。“不投就會失去機會,遇到好的項目,提價也要投。”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
投后管理是另一個重要話題。一位上市公司的投資總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項目靠譜,投后管理遠比投資本身更加有意義。
由于市場還處在早期,行業規則和發展方向并不確定,好的投后管理是可以將行業發展按照自己公司的需求制定的,包括方向性決策、資源對接、競爭環境等投后管理,比當初的投資決定更加能帶來收益。
“泡沫已經很嚴重了,這輪泡沫我們預計會在2017年結束,行業會冷卻下來。”上述投資總監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