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智能可穿戴產業往何處去?
相比之下,由于歐美同行的創業公司在創新上的失速,導致了上市的Fitbit被投資者看跌,Jawbone裁員,Misfit被收購,Pebble日漸式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953.htm當這一批歐美創業公司失速的時候,一批新的中國創業公司已經在可穿戴新品類的創新中走得更快、更遠了。而上了市的Fitbit開始固步自封,完全擔不起創業公司中的創新領導者的角色。于是,整個可穿戴產業的格局,也在這樣的競速中漸漸發生了改變。
這時候,巨頭也開始入局了。
去年蘋果手表正式開始銷售,其全球市場份額一下子就排到了第三;而微軟、三星等各大巨頭憑借其在IT產業的主導地位,不斷迭代發布了一代又一代的手環和手表產品,絲毫不因為市場占有率低而放棄。甚至連傳統行業巨頭,也憑借手頭的巨額現金和品牌渠道優勢,通過并購開始入場,例如全球第三大腕表集團Fossil收購了可穿戴創業公司Misfit,UnderArmour收購了MyFitnessPal和Endomondo,并與HTC合作推出了全系列硬件。
這一切都說明:在巨頭眼里,一場盛宴即將開始。
那么,全球智能可穿戴產業正在往何處去?
大量的用戶需求呼之欲出,技術創新并且產業化已經到了臨界點。智能可穿戴設備能從哪些方面創新呢?我認為有3個領域到了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進行顛覆的階段。
1、智能可穿戴設備將讓運動智能化、讓競賽裝備智能化
球類、健身、高爾夫、騎行、滑雪等各類細分的運動領域在一兩年必然發生變革。用戶在運動中希望自己的動作更加標準,希望保護自己不受傷。怎么做到呢?
第二代“華米智芯”就是一個解決思路。它內部集成更多傳感器,更小更輕更薄,成本也極低。因此它非常適合植入到滑雪板、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運動器械中,甚至通過獨特的ID功能作為俱樂部會員卡使用。
例如,最近我們與一個美國硅谷團隊討論合作,“華米智芯”將會結合他們研發的SaaS服務和APP,服務于健身房和高爾夫領域的教練和用戶。
全國各地的大眾跑步及馬拉松競賽活動方興未艾,但是賽事的管理還是非常原始,線下活動的出錯和混亂時有發生。華米通過藍牙信號定位及ID識別系統,配合手環自動打卡、自動記圈的方式來記錄比賽成績,并且自動通過SaaS服務完成運動成績存儲和運動排行榜發布。華米自己的“米動四季跑”以及第三方專業賽事采用這套“智能硬件+云端服務”的運動服務系統之后,讓參加運動的用戶們滿意度大大增加。
智能場館、智能跑道的落地有很多困難:資金昂貴、技術不成熟。然而,眾多的創業公司正在一點一點地把事情做實,結合可穿戴產品及SaaS服務的可運營的智能場館正在成為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