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靈魂互換” 快準備適應“新身體”
德勤全球主席 David CRUICKSHANK:經過物聯網革命,航空業供應鏈已經建立了跨越全球的體系。以波音787為例,共有來自22個國家、300多家供應商為其提供部件,飛翼來自韓國,尾翼華盛頓,中間的機身來自于意大利,艙門來自于瑞典……這是未來很多行業可以參照的典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872.htm三一重工高級副總裁 賀東東:從8年前開始,我們逐漸將銷售的20萬臺設備聯網,基于物聯網平臺,我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服務,包括配件消費、車隊智能決策、智能管理等多個方面。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 李東生:中國制造2025和歐洲工業4.0有所不同,因為中國整體工業水平與德國等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中國制造2025是一個更長遠的計劃,從制造大國到制造強國的變化。
未來搭配智能化、自動化的機器人將大大改善生產效率,機器代替人不僅使生產精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還可以幫助人做出整個生產工業流程的判斷和建議。
【懶人經濟:生活服務業的O2O】
懶人為何與經濟聯系在一起?
“懶人經濟:生活服務業的o2o”分論壇上這樣解釋——未來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商業奇跡將誕生在生活服務業。
“懶惰”,則是推動生活服務業O2O這一“懶人經濟”的第一生產力。
目前,在中國,移動O2O用戶規模已經超過7億,服務范圍涵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理財生活各方面。未來,將出現一批新興公司完全重構生活服務細分領域,尋求本地的O2O提供機會。
【電影產業:核心競爭力還得靠內容】
今天,“互聯網+電影:千億票房與電影產業靜悄悄的‘新長征’”分論壇上預測,中國電影票房將在2018年達到千億元。
票房問鼎世界并不意味著影響力第一,掌握話語權才是國產片真正影響、立足世界的根本。我國正在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如今中國電影人探索的,不僅僅只是票房的提高,更在探尋如何從“淺海”走向“深海”,建立與硬實力相匹配的軟實力。
小新正巧采訪到了國內導演徐崢,聽聽他怎么說。
當然,談及電影產業離不開一個熱門話題——網紅。
下午在另一場“資本狂奔下的中國電影:投人還是投項目”分論壇上,華誼兄弟傳媒集團執行總裁王中磊認為,目前網紅帶來了跟他們的活躍度所不匹配的工業價值,可能財富的累積很容易,但是也會讓人憂慮,作品的水平會下降非常快。
看完今天的鮮知道,有沒有覺得很夢幻,在一場論壇的最后,主持人發問。
小新奔波采訪一天,手機上顯示運動步數已近2萬,真的想說,我想靜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