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界動態 >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作者: 時間:2016-03-25 來源:騰訊汽車 收藏
        編者按:新能源車產業看著花團錦簇,實際上像茶杯里的老鼠,看著透亮,前途不大,原因就在于電池的能量密度實在無法與傳統動力相比,不過讓所有創業公司迷惑、新能源整車廠家謹慎的是,眼下不存在競爭優勝者,在不能產生新王者的局面下,龐大的產值仍然依靠我們今天熟悉的鋰電池產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777.htm

          除了還原劑令人頭痛,氧化劑的選擇也沒有什么余地。如果不用過渡金屬,鹵素也顯然不行,那就只能選氧與硫。(鋰、氧)與鋰硫電池都有很多人研究,但進展寥寥。除了IBM曾經爆出過大新聞。

          IBM旗下的 “電池500”項目,致力于使商用化。和目前商用的重金屬氧化物作為陰極的鋰電池不同,鋰空氣電池的負極是泡在有機電解液里面的碳棒,反應物則是空氣中的氧氣。

          這種反應模式最大的優點是無須自帶陰極氧化物,重量大大減輕,能量密度可以提升10倍,插電式電動車依靠這種電池可以一次行駛800公里,超過傳統動力車。不僅如此,鋰空氣電池也可以不進行充電,直接更換正負極卡盒,算是一種新型的燃料電池。

          既然使用空氣,該電池必須設計成開放系統,電極和電解質都暴露在空氣中,這使得人們始終無法維持這兩者的穩定性,被當做陰極的碳棒會與電解質產生各種意料之外的副反應,導致負極迅速劣化。無論 “鋅空”到“鋰空”,都被嚴厲地批判過。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空氣-鋰電池作用原理圖

          日本旭化成公司(Asahi Kasei)和中央硝子公司(Central Glass)在分離膜和電解液方面為該小組提供支持。

          該小組嘗試將碳棒換為昂貴的納米金陰極,將陰極反應液換成更不容易參與陰極反應的有機液體。并聲稱獲得“充放電高達數百次而性能下降不明顯”的鋰空氣電池。但距離商用化,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避免負極產生枝晶,即鋰離子在負極表面無序生長,需要加強捕獲鋰離子的手段。微宏公司也聲稱采用“多孔復合碳”作為負極材料,比表面積是傳統石墨的20倍以上,使鋰離子穩定快速地遷移。

          

          既然電池的正負極表面材料和結構大有講究,為什么不利用近來突飛猛進的納米技術,用各種納米線、管、球、碗設計精細有序的表面結構呢?

          就是其中的大新聞。盡管人們普遍對此懷有疑慮,因為聲稱以為原料的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達600wh/kg,是傳統動力鋰電池的5倍。一度有人將石墨烯技術當做解決新能源車續航問題的終極方案。可惜,誰也沒有在可控成本上復制試驗室成果。

          單層或者2層石墨烯確實很神奇:最薄、最堅硬、最導熱、最導電,簡直就是上帝賦予的材料。但只是看上去很美。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韓國研發石墨烯超級電容 電動汽車充電只需4分鐘

          “接近完美”的石墨烯成本非常高昂,在2010年左右每克幾千元的售價,做成電池誰買?現在有公司聲稱將石墨烯的成本降低10倍,但仍然太貴。

          即便不考慮成本,石墨烯很難分離到“完美”的1、2層,現有幾種方法分離出的石墨烯,充滿著官能團和瑕疵,層數不一,電化學性能遠不盡人意。

          有人提出,像撒芝麻一樣,在導電劑中摻點石墨烯。但馬上就有唱反調的人站出來說,石墨烯做導電劑分散性,還不如廉價的碳家族兄弟。石墨烯很容易把從正極出發的鋰離子通道給堵死,反映到宏觀層面,就是這種電池充一兩次電之后就廢了。

          石墨烯做負極,理論上最多是石墨負極兩倍的容量,而硅做負極的理論容量近石墨的10倍,石墨烯就是成本低了也玩不過人家。事實上如果只考慮能量密度的話,金屬錫更適合作為負極材料。但到現在為止也就索尼推出過“錫電池” (Sony nexelion 14430W1)。但是,錫電池的名氣遠不如還未做出成品的石墨烯電池。

          固態電池

          電解液只為了電子有序遷移提供通路,本身并不能蓄能。如果沒有電解液,豈不能提高能量密度?能量載體的物質密度,固體>液體>氣體。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豐田在2010年展示出的固態電池技術

          支持全固態電池的廠商聲稱,他們研發的對象規避了液態電池的種種弊端。作為技術關鍵,固態電池傳遞電荷的介質(電介質)是各家電池公司的飯碗。盡管理論上可用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作為固態電解質材料,但無法實現液態電池那樣的傳導率。德國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開發的一種包含鋰、鍺、磷、硫的化合物,傳導率空前地高,但仍未能達到液態電池的水平。

          所有固態電池廠家心知肚明的是,電池陰極和固態電解質之間的轉移電阻過高,致使固態電池的功率密度還很低。同時,制造電池(其實是固態電介質)成本還非常高,因此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為新能源技術領頭羊的豐田存在同樣的苦惱。公司高管必須做出決定,選擇看起來靠譜的那一個技術方向。在2010年,豐田推出了續航力達1000公里的電動車,用的就是固態電池技術。豐田還暢想在2020年將該技術商用化。但很快,豐田就將資金砸向氫燃料電池技術,圍繞氫制備和存儲,建立了龐大的專利群。豐田的宣傳機器轉而宣傳“美好氫時代”。


        盤點新一代電池技術:石墨烯/鋰空氣電池等


          日本“超級電池”容量可達鋰離子電池7倍

          豐田從電動轉向“氫動”,鑒于豐田的地位,此舉直接打擊了固態電池產業。一時間,幾乎所有廠家都本能地對固態電池持謹慎態度。當豐田莫名其轉向時,有些整車廠甚至還沒有搞清楚,固態電池的瓶頸到底在哪里。

          曾得到巴斯夫和通用投資的創業公司Sakti3,聲稱研發出擁有1100WH/L的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相當于主流鋰電池的4倍。Sakti3預測,固態電池電池的成本將“很快”降低至100美元/千瓦時。

          而豐田曾公開表示,“在克服技術障礙的前提下”,全固態電池在2025年可以實現商業化,比鋰空氣電池早5年。但隨后豐田很快發現,“技術障礙”是如此地強大,足以阻礙固態電池的技術前進腳步。豐田選擇了另一條道路,所謂的“2025年固態電池”再也沒有被提及。

          5年內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產值將達到整個汽車工業的10%。有明確商業價值的新一代電池,會誕生在我們已經提到的這些技術方案之中嗎?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畢竟選擇就那么幾樣。不過,新技術很可能賦予它們新面目和可靠的競爭力。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汉源县| 武陟县| 调兵山市| 新干县| 凉城县| 双流县| 吐鲁番市| 黎川县| 浏阳市| 广南县| 潼关县| 定襄县| 玉龙| 绥德县| 石屏县| 黄冈市| 柳州市| 公安县| 枣阳市| 磴口县| 丰宁| 焦作市| 临汾市| 柘城县| 宜兰市| 泸溪县| 德令哈市| 荆门市| 岗巴县| 松溪县| 贵州省| 新河县| 兖州市| 霍城县| 沈阳市| 铜山县| 天台县| 奉化市| 遂昌县| 五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