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了了青年李一男:神話的破滅

        了了青年李一男:神話的破滅

        作者: 時間:2016-03-2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編者按:從華為神話到轉行投資人,再到去年重新投入創業,李一男人生可謂跌宕起伏如坐過山車。

          [“一流的人看別人犯錯誤,然后自己吸取經驗教訓;二流的人自己犯錯誤,自己吸取經驗教訓;還有一類人自己反復犯錯誤但不吸取教訓。我自己屬于第二類,經驗很多,也犯了很多錯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769.htm

          [檢方材料顯示,及其家人在2014年對華中數控內幕交易涉及金額達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超700萬元,而最高法關于內幕交易司法解釋顯示, 證券交易成交額在250萬元以上的就屬“情節特別嚴重”,根據刑法解釋,此種情況將被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出事了。”

          這個曾經在華為呼風喚雨的男人在經歷港灣事件之后再次踏足深圳中級人民法院,相較之前的民事糾紛,這次其背負的是內幕交易罪。

          自去年6月份后,宣布最新的創業計劃之后就消失在公眾視線中,其間,多次傳出其被公安帶走調查的消息都被牛電公關澄清為誤傳。

          其曾經談起自己的人生經歷,說出了這么一段話:“兩點之間,走彎路和走直路到達的終點是一樣的,我只是走了彎路。”

          在追逐職業經理人的迂回曲折道路上,李一男屢屢碰壁,背后透視了其個性中所缺乏的預判力和領導者所應有的果敢決斷。

          了了青年

          “出名要趁早”,從實習生到副總裁,這段路李一男花了不到4年時間,其中包括一年的實習期。這在有的人看來終其一生都未必能夠完成的夢想,卻輕松被其收入囊中。

          這種火箭式的攀升完全依仗其個人才能。“李一男是一個很聰明、技術上很有天分、管理上能力很強的人,水平挺高,他肯定會做成一些事情。”曾經與李一男共事的同事這樣評價李一男。

          在華為不到十年的時間里,他全方位主導了從技術層面到管理層面的多項重大決策,拍板了程控交換機、幾十個G的波分傳輸、代表未來的數據通信、通信技術的皇冠GSM、CDMA、數千人的招聘計劃、盛大的市場策劃、全球性的市場擴張戰略等一系列重要事項。

          李一男身上有一股湖南人的“闖勁”,這讓已過不惑之年但仍然堅持創業的任正非頗為欣賞,在公司,任正非親昵地稱李一男為“干兒子”。

          在加入華為之前,李一男曾實習過一段時間,作為實習生,其被任正非委任主持研究開發一個重要的技術項目。

          為了這個項目,任正非還力排眾議掏錢購買一套價值20萬美元的外國設備,這對于當時處在創業階段的華為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盡管后來這個項目遭遇意外擱淺,20萬美元打了水漂,任正非也沒有責怪李一男半句,這種大度也讓李一段時間都心存感激,在畢業之后義無反顧地加入華為。

          在華為時期,任正非給予李一男絕對的研發自由,有了任正非的肯定,李一男在華為的研究更加大膽,這時他在技術上的才華得以展現。

          研究生畢業一年,李一男就主導了C&C08國內首個萬門程控數字交換機的開發,大膽提出了采用準SDH技術的設想并實現。

          天生聰穎加上后天努力讓李一男很快晉升到核心決策層,而其在華為提升的技術開發能力、團隊管理能力也是為其后作為職業經理人奠定了經驗基礎。

          2000年,為了解決老員工和機構龐大問題,華為在內部鼓勵員工創業,員工可以拿手中股權兌換相應價值的產品,然而離職員工必須與華為簽訂一份協議,只 能作為華為產品代理商,不能涉及產品研發。在政策激勵下,當時一批中高層離開華為,而當時已經是華為副總裁的李一男是其中職位最高的一位。盡管走的時候任 正非專門為他開了歡送會,但此事對任正非的打擊非常大。

          脫離華為之后的李一男迅速組建了港灣公司,這時的他已經準備好要大干一場。“他(李一男)看產業發展方向也非常準,所以他成立港灣做新產品的時候,港灣起來得很快,很快獲得運營商的采納,訂單也非常多。”華為的離職員工何呈(化名)告訴記者。

          很快,通過銷售華為設備和自己的產品,港灣成立第一年就獲得了約2億元的收入。到了2003年,港灣的收入驟然翻了近3倍。

          年少成名加上在華為多年熏陶下養成的敢想敢拼的作風,讓李一男很快瞄準了新的市場——光通信,這次,李一男不再滿足于代理通信設備,其血液中的“闖勁”蠢蠢欲動。

          這時,積累一定資本的港灣開始走向前臺,研發銷售自己的產品。此舉被看作對把光通信長期作為核心業務的華為的一種公開競爭挑釁。

          在任正非看來,這種競爭給華為內部帶來消極的影響。當時離開華為創業的員工達到3000多名,激勵方案的施行大大削弱了華為的資本實力,港灣在管理和研發上直接復制華為模式也帶來了負面效應。

          對于當時的情況,任正非曾這樣描述:“2001至2002年華為處在內外交困、瀕于崩潰的邊緣。你們走的時候,華為是十分虛弱的,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包 括內部許多人,仿效你們推動公司的分裂,偷盜技術及商業秘密。華為那時彌漫著一片歪風邪氣,都高喊‘資本的早期是骯臟的’口號,成群結隊地在風險投機的推 動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像很光榮一樣,真是風起云涌使華為搖搖欲墜。”

          迫于形勢,任正非對港灣下手圍追堵截。過去,華為并不在意中低端市場,而為了堵死港灣的路,在2003年華為和3COM成立了合資公司專門從事中低端的數據市場,跟港灣爭奪幾百萬的生意。

          2004年華為專門成立“打港辦”進行策略性打擊;2005年華為成功狙擊西門子對港灣的收購。

          最后,這場戰役以2006年華為17億元人民幣將窮途末路的港灣網絡收入囊中告終。

          相關資料顯示,2006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對港灣發起專利權屬糾紛起訴案例多達9件,同年7月,華為對這些案例一并撤訴。

          煎熬的“反骨仔”

          在華為前同事的眼里,李一男雖然工作能力出色,但卻并不是一個情商足夠高的領導。

          “(外表看上去)小不點,灰頭土臉一個。見了客戶不知道說什么,而且對于員工脾氣很大,動不動就喊要開除。”華為原財務高管高軍(化名)這樣向《第一財 經日報》描述他對十年前的李一男的印象,這種印象也使他對李能力評價大打折扣“雖然現在華為的高管有時候處理事情也有脾氣,但是(處理事情)能力遠遠超過 他”。

          在華為對港灣的收購協議里,任正非要求李一男回華為工作2年,因此,李一男再度回到華為,繼續出任首席科學家兼副總裁。

          雖然仍身居高位,實際上,當時李一男的權力已經被完全架空。從當時結果上看,任正非跟他很難再回到一開始親密信任的關系,而在華為的日子,李一男不再如魚得水。

          重返華為那天,他的辦公室外聚集了很多前來探看的員工,同事的議論和異樣的眼光成了之后一年與之為伴的生活。頂受不住這種壓力的他將辦公室的玻璃換成不透明的。

          這段經歷也成了埋在李一男心中的一根刺,“他和華為這個圈子的人很少聯系。”何呈告訴記者。在很多華友會的人看來,他并不是一個太愿意和大家親近的人。

          “之前也加過李一男的微信,但是他對我屏蔽朋友圈,也看不到有什么內容。”高軍告訴記者。

          港灣的失利讓李一男從神壇跌落,在許多華為人看來,李一男是一個“反骨仔”(叛徒)。

          忍受不住煎熬的李一男在兩年之后,再一次決定離開華為,這一次他選擇了逐漸裸露鋒芒的百度,擔任CTO一職。

          與初入華為一樣,在這里,李一男憑靠自身能力獲得了李彥宏的賞識。而從與華為一役中,其也成熟不少。

          一位資深通信界媒體人士對本報記者講了李一男在百度期間的一個故事以佐證其蛻變:“一次,百度內部出現了一個工作失誤。全體員工收到了李一男的郵件,他將所有過錯攬到了自己身上,措辭誠摯,給人印象深刻。”

          這種風度贏得公司上下對其尊重,李在百度期間的一位同事曾表示,李極具個人魅力,大家對他印象不錯。

          2010年1月,李一男再次跳槽,到無線訊奇12580任CEO。外界將這次選擇解讀成李一男對于CEO頭銜的迷戀,這時的李一男身上的棱角雖然已經被經歷磨得稍微圓滑些,但骨子里,他還是當年那個渴望闖出一片天,在公司里能擁有主導權的少年。

          然而,命運卻將他再次困于籠中,由于無線訊奇長期受制于中移動,雖然名為CEO,李一男在其中能作為的地方并不多,一年半后,他再度離開。

          “感覺他的人生到了那個狀態后,他并沒有在個人的修為上提高自己,這點感覺還是比較遺憾的。”一位投資人這樣告訴記者。

          掙扎的熱情

          對于李一男來說,前半生就像一場通關游戲,對于目標汲汲營營,卻在不斷試錯中發現離目標越來越遠。

          “一流的人看別人犯錯誤,然后自己吸取經驗教訓;二流的人自己犯錯誤,自己吸取經驗教訓;還有一類人自己反復犯錯誤但不吸取教訓。我自己屬于第二類,經驗很多,也犯了很多錯誤。”李一男曾這樣反思自己。

          走的彎路多了,累積的經驗也就多了。這個時候的李一男對研發技術略有疲態,創業之火短暫熄滅,卻仍有點點火星。

          從無線訊奇離職之后,李加入了金沙江,成為合伙人,專注互聯網、通訊和軟件行業的早期投資。雖然這時的李一男離華為神話已經有段時間,其所擁有的經驗還是可以作為吸引好項目的資本。

          遺憾的是,與最初進入華為所創造的輝煌相比,其在投資圈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算投資人,只是技術派。”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

          對人際關系一直保有鈍感的李一男偏偏踏進了一個需要依賴與人接觸交流方能運籌帷幄的行業。在金沙江的4年時間,其投資的案例乏善可陳,對比其他的合伙人,其幾乎沒有代表性的項目。其性格的短板再一次在工作中暴露無遺。

          曾與他有過接觸的投資人李翼(化名)告訴記者:“投資圈對他的評價應該比較一般,不看好他的人覺得他比較自大,不太會和人打交道,我個人覺得,他也不是一個特別善于擁抱變化的人。”

          天生不適應環境的人,做再多改變也是徒勞。已過不惑之年的李一男內心或許早已萌生退意,而讓其順理成章退下來的是其還未完全泯滅的創業的想法。

          這種想法讓其與胡依林一拍即合。在投資人黃明明的引薦下,李一男與胡依林面談了一個電動車項目,這個項目當時只是一個雛形,創業的團隊既缺乏資源也缺乏 商業策略,甚至連CEO也沒有。而李一男卻毅然加入,并傾盡所有:除了資金,他還帶來了供應鏈上的資源以及一個CEO——他自己。其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這 將是“最后一次創業”。

          “之前跟一男在一起看很多早期的項目,跟他交流的過程中,做投資的過程中,給我一種很強的感覺——他從來沒有 真正地遠離過這個市場,而是一直在這個市場非常積極地研究、學習和找機會。很多人會問,你怎么能說服男哥這樣早就功成名就、財富積累自由的人來創業呢?我 說一男這種級別的人,是不可能被別人說服的,能說服他的只有他自己。”投資人之一黃明明在早前接受采訪時曾說道。

          李一男再次找到了創業的激情,那一段時間每天都忙活到很晚,和工廠談訂單,和設計聊產品。2015年6月15日,“小牛電動智能鋰電電動踏板車”登陸京東眾籌,5分鐘內籌資額破500萬,迅速達成項目目標,13分鐘籌資額順利破千萬。

          一切仿佛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李一男終于可以放手心無旁騖地去實現職業經理人的理想。

          這時,法院的傳票無疑是對其再度潑上的涼水。檢方材料顯示,李一男及其家人在2014年對華中數控內幕交易涉及金額達1148萬余元,實際獲利超700 萬元,而最高法關于內幕交易司法解釋顯示,證券交易成交額在250萬元以上的就屬“情節特別嚴重”,根據刑法解釋,此種情況將被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刑,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目前該案尚未判決,對于李一男是否涉嫌內幕交易,業內說法不一。無論判決結果如何,對于李一男來說這段路都是歸零重整的過程。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在最近完成的3000萬美元A+輪融資中,除了真格、鳳凰瑞祥等,A輪投資者GGV以及明勢力資本依然在列。對于李一男來說,這或許是這段時間以來難得的好消息了。



        關鍵詞: 牛電科技 李一男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龙山县| 赤壁市| 绍兴县| 黄陵县| 永年县| 闵行区| 五台县| 大港区| 唐海县| 静海县| 虞城县| 衡阳市| 额尔古纳市| 闸北区| 克拉玛依市| 灌云县| 泸定县| 增城市| 班玛县| 东丰县| 汉寿县| 安西县| 托克托县| 南岸区| 苗栗市| 鸡泽县| 扎兰屯市| 响水县| 云霄县| 彭泽县| 枝江市| 灵宝市| 大冶市| 贵定县| 咸丰县| 祁门县| 探索| 江达县| 湛江市|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