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GE轉型方式給“供給側改革”中的中國企業哪些啟示?

        GE轉型方式給“供給側改革”中的中國企業哪些啟示?

        作者: 時間:2016-02-26 來源:商觀傳媒 收藏

          合作互補:新工業革命的商業邏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450.htm

          從兩大企業轉型看,雖然各有所長,但的做法和遠見還是更值得思考和學習。不忘工業之本,是公司100多年屹立于世界企業之林的根基。面對新工業革命,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并全力研發Predix平臺,顯示出GE依然是一個極富遠見的老牌企業,對工業本質的領悟依然遠超競爭對手。

          最近這兩年,中國在炒作工業4.0概念。此概念是由不善炒作的德國人提出。德國西門子公司是工業4.0的主要踐行者之一,西門子的安貝格公司據說已經實現了工業3.5,距工業4.0還有0.5差距。這個最接近工業4.0的“獨苗”,被中國奉為學習榜樣,但結論卻是有點高山仰止。

          學界和企業界都認為工業互聯網和工業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那么,同為智能制造,為什么GE的Predix平臺能夠廣泛應用,西門子的安貝格卻讓人覺得高山仰止?中國企業是與GE合作,馬上應用Predix平臺,還是乘坐德國戰車奮斗一二十年實現工業4.0?抑或另立門戶,自尋出路?

          GE在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方面的做法,對中國企業有很大啟發。GE擅長于工業技術,信息技術不是它的優勢,但它在信息技術領域擁有眾多的盟友,如思科、IBM和英特爾等。它并不是一個企業在那里自主創新,即使是和合作,GE也認為是“高度互補”。如此理解合作,需要有一種超越政治的商業邏輯和境界。同時,GE還在美國牽頭成立了工業互聯網協會,該協會意圖促進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深度融合。

          反觀中國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關系。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已經快要富可敵國了,他們和工業有什么關系呢?他們對制造業的貢獻被譽為互聯網+,僅僅停留在商品流通和服務領域,并未與工業真正結合。也就是說,工業和信息產業還是兩張皮,這種狀況怎能將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呢?怎么實現智能制造的自主創新呢?

          當下,中國政府正在領導一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中,“補短板”雖然排在最后一項,但對未來而言,這項任務十分重要。我國工業企業和信息產業企業不能融合,這是一個最大的短板。這個短板怎么補?在這方面,我們必須學習GE的境界和方法,放眼全球,合作互補。

          GE轉型讓中國企業和政府更應該思考的是:企業應遵循什么樣的商業邏輯,如何追求商業價值。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鍵詞: GE 海爾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来凤县| 香格里拉县| 富源县| 万安县| 剑川县| 靖州| 墨脱县| 冕宁县| 临邑县| 栾城县| 青神县| 通山县| 晋州市| 庆城县| 清流县| 昌江| 永修县| 玉溪市| 珲春市| 乐山市| 吴桥县| 河南省| 阆中市| 抚宁县| 呼伦贝尔市| 凤冈县| 景宁| 凤城市| 宁城县| 寿宁县| 福安市| 东安县| 花垣县| 三亚市| 沙洋县| 庆安县| 尼玛县| 涪陵区| 抚远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