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帶來的NFC會不會是物聯網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Apple Pay與支付寶哪個更方便的話題較量背后,有NFC與二維碼多年的優劣爭論。更確切的說,是近場通訊與圖形碼(包括二維碼、條形碼等)的優劣爭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203.htm二維碼用特定排列方式的點編碼“0”、“1”并以此承載信息。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輸出信息到網絡中。雖然讀取慢、單向、可承載信息量小,但成本低廉、可復制性強,常作為單向被讀憑證、身份識別標志。
NFC由高頻無線通信技術演變而來,通過近場射頻信號傳輸數據。雖然成本高,但可雙向通訊傳輸數據、讀取快、安全性高,又包含卡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等多樣的方式(讀卡器模式是識讀, 卡模擬模式是被讀, 點對點模式是交互),應用范圍廣,比如門禁、支付。
很多分析師都認為NFC前景更好,尤其與移動支付很契合——非接觸、快速、安全。除了移動支付,公交卡、數據傳輸、新火車票、登機牌、門禁等都可以通過NFC技術實現。似乎NFC才是智能生活的未來。
其實,不管是NFC在支付上的應用,還是二維碼在支付、憑證方面的應用,都只是冰山一角。他們更大的應用是為物聯網的連接提供解決方案。
被高歌的物聯網是不是搞錯方向了?
物聯網將互聯網中的“信息交換與通信”擴展到物與物之間,被視為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部分。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技公司已經意識到了物聯網時代的到來。谷歌、蘋果和三星等都在打造自己的專屬生態系統Brillo、HomeKit、Tizen,各個設備廠商圍繞這些平臺開發產品。
但是物聯網被高歌了幾年,發展卻一直不溫不火。對此,Android之父魯賓直接了當的表示:物聯網發展順序弄反了。生態系統是用來支持流行設備的,應該先有設備,然后才有生態系統。
很慶幸,這幾年,中國的智能硬件創業公司數量比美國還井噴,號稱“智能硬件”的設備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已涉足于健身運動、醫療健康、代步工具、家居娛樂等多個方面,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一大批互聯網大佬攜巨資涌入,將整個智能硬件行業推向了風口。
尤其是物聯網的典型圈子——智能家居的發展更是風生水起,一大批環境監測器(CO2、溫濕度、甲醛等)、空氣凈化器、凈水器、智能門鎖、智能大電器、智能插座、云攝像頭、路由、機頂盒出現在眾籌網站。但似乎總有哪里不太對勁。
比如,幾乎所有小型智能硬件都使用藍牙連接手機,傳輸數據。這種現象總讓我懷疑自己的認知。是不是別人的手機可以同時連接幾個藍牙設備?是不是別人的手機低功耗藍牙開一天基本不費電?是不是手機是唯一的數據采集設備?
很慶幸有一些智能硬件連WiFi。我不再需要開啟藍牙,但卻要連接WiFi到云端查看眼前設備的數據。
物聯網中物與物的連接是不是一定得雙向通訊?
在物流中,條形碼給了貨物唯一的身份標識。收發地、聯系人等信息與這個唯一標識綁在一起,并被記錄到云端。貨物運送狀態、所處位置,都可以通過掃描這個唯一標識記錄或者查看。
在通行證、登記牌、支付、訂單憑證(電影票、外賣訂單等)中,二維碼也都被作為標識使用起來。
借助云,一個被編碼的圖形(條形碼或者二維碼)具有了信息輸出能力,使得物聯網更接地氣。
不止于此,麻省理工一幫瘋狂的研究人員研發了名為Reality Editor(現實編輯器)的物聯系統。特別設計的二維碼作為智能設備的身份標識,手機照相機作為二維碼掃描儀和連接器。借助云,用戶可以在手機屏幕上像畫連線圖那樣把智能設備或智能設備里的某個功能連接起來。比如把你的床與汽車的空調系統相連。保證你洗漱完要去上班時,坐進汽車里溫度是剛剛好的。
物聯網中物與物的連接是不是一定得時時刻刻?
以運動手環為例,產生的運動數據、睡眠數據并不需要時刻更新到手機或者云端。通過NFC來傳輸數據不但增加手環續航力,還節約了手機的藍牙端口。
智能奶瓶、智能水杯、智能秤、等等都不需要頻繁的數據傳輸,廉價低耗能的NFC功能很有必要。
NFC也具有身份標識的功能,加上安全、快速連接、快速斷開的特點,很適合應用在支付、門禁中。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情況下,需要隨時連接一個新設備,這種快速可靠的連接方式會成為NFC突出的優勢,是藍牙、WiFi無法比擬的。
自然,也有些設備需要時刻連接到云端或者手機。比如大多數智能家居設備——WiFi(Zigbee或者更有優勢的連接方式)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需要時刻推送消息,為用戶提醒日程的智能手表。
由于智能手表本身可穿戴、抬手即用的特點,使其有機會成為物聯網的中樞部件。現在智能手表除了支持藍牙也開始支持WiFi,比如Moto 360、Ticwatch。雖然在軟件應用上支持并不多,但是在思考上已經想到了這點。未來,手表支持NFC功能也會多見。基于這樣一個多連接方式的部件展開的未來也很有想象空間。
想象一下,抬手說一句話,就能控制各種智能家居,這一點正在落實中。據了解,國內的智能手表Ticwatch就有與Broadlink(博聯)合作,用手表控制家電。
另外,圖形碼支付、二維碼登機牌(憑證)等功能也可以輕松的集成在智能手表中。支付寶的完全離線支付就已經在Ticwatch實現(無需手機、無需網絡)。
說了這么多,讓人焦慮的仍是NFC在國內的普及率。在日本,基于手機NFC功能的消費稀松平常——一個Apple Pay的上線受到了媒體一個禮拜的追蹤報道會是奇聞。5年后,一部智能手機沒有NFC就像沒有WiFi一樣,令人費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