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中美專利對比:2015年中國上升 美國首降

        中美專利對比:2015年中國上升 美國首降

        作者: 時間:2016-02-15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890.htm

          隨著國內科技水平發展,創新越來越重要。

          2015年國內數量有顯著增長,專利申請量超過20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首次超過100萬件。

          與此同時,美國在2015年專利數量卻迎來這么多年來首次下跌,雖然中國在專利數量上遠超美國,面對競爭激烈的專利技術市場,中國更應該思考如何在“量”的基礎上提升專利技術的“質”。

          數字:中國上升,美國首降

          2015年,國內專利申請量超過200萬件,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首次超過100萬件。

          國家知識產權數據顯示,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同比增長61.9%。

          而同為專利大國的美國,2015年專利申請數量上卻少有地迎來了授權專利數量下降。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CLAIMS發布的2015專利統計數據顯示,全年授權專利數約為29.8萬件。雖然同比下降不到1%,但這是自2007年以來授權專利數量首次下跌。

          IFICLAIMS首席執行官MikeBaycroft并不認為這次下跌意味著企業對于申請專利這件事情已經失去動力:“過去七年專利申請表現太過出色,而IBM、三星和佳能這些企業如今專利發明申請數量都比十年之前翻了一番。”

          同時,一些美國專利巨頭公司尋求將專利技術分散化處理。“一些企業正在選擇分布在多個實體的組合,”IFICLAIMS高級分析師LarryCad說,“今年看到微軟和松下都開始分配一些專利到新成立的控股公司。”

          美國專利在十年間維持了小幅的上漲,申請量年均30萬~40萬件。而國內專利申請量一直呈增長態勢,在2005年以前,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

          蘭德公司發布的中國的專利與創新報告指出,中國十年來專利爆發性增長,主要是專利激勵政策和市場力量推動的結果。

          在政策指導下,國家鼓勵個人企業創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壯大專利審查隊伍,分別在江蘇、廣東等6個地方建立京外專利審查協作中心,增強專利審批能力。

          激烈的市場競爭也促進企業進行專利技術研發。

          以手機行業為例,近十年間,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加入以往被國外手機廠商所壟斷的市場,手機品牌數量大幅度增長。對于專利技術的投入能夠幫助這些品牌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因此許多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廠商加大對于專利技術的投入。

          靠專利搶市場

          Zuniga等學者曾經做過調查,并在其著作《OECD專利數據使用》中指出,企業會用將近20%的專利用于阻礙競爭對手。

          激烈的市場競爭催生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專利是企業創新能力的體現。從占比來看,美國申請專利主體主要為企業法人,而國內企業申請專利占比超過54%。

          其中民營企業的占比雖然只達到11%,但是在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榜單上,民營企業占據了半數席位,其中華為、中興專利授權量均超過2000件。

          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投入專利技術的研發是保證其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在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中,中興(2673件)、華為(2413件)與騰訊(581件)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九。

          華為一直以來對于研發投入巨大。成立之初,就設定將10%的成本用于技術研發。而這個比例每年都有所增長:其在2014年研發投入為408億元人民幣(66億美元),占當年營收的14.2%,較2013年增長29.4%。

          而其在2013年的研發投入與大眾、三星、英特爾等各界巨頭比肩,非常接近全球前十研發投入最大的公司。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人 民幣(約合307億美元)。而三星2014年單年研發投入就達到了13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3億元),占據財政總收入的6.4%。

          大幅研發投入,也為其帶來可觀的市場份額。

          IDC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華為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8.7%,僅次于三星、蘋果。

          對于技術類企業來說,在國際市場,能夠給品牌帶來一定識別度的專利技術是與同行競爭的一把利器。“現在這個時代,做技術的公司如果沒有自己的專利在同行面前都很難抬起頭。”一名電子行業高管告訴記者。

          量變到質變的距離

          面對競爭激烈的專利技術市場,中國應該思考如何在量的基礎上改進專利技術的質量。雖然在專利數量上,國內專利數量已經遠超歐美,連續5年成為全球第一,然而在快速增長的專利數量背后,專利的質量卻被忽略。

          全要素生產率(TFP)用來衡量創新程度,一般與專利數量成正比關系。然而,隨著中國專利的增加,TFP增長卻在減少。2000到2007年申請專利數 開始增長,當時TFP平均值為4.9%,而2008到2011年,申請專利數增長迅猛,首次超過100萬件,而TFP則降低到了2.3%。

          在部分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與國外還存在一定差距。2015年國內發明專利在28個領域當中擁有量高于國外來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同時,國內大部分專利集中在電子通信領域,在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企業中,涉及電子以及通信領域企業超過半數,但在光學、發動機、運輸、半導體、基礎通信程序、音像技術、醫學技術等7個領域專利分布數量并不高,與國外形成差距。

          蘭德公司報告指出,很多的專利數據并不具有技術或者經濟價值,一部分的專利并不能引領創新,因此數量上改變并不能代表質量的變化。中國專利技術要實現從專利向實質創新轉化,需要與國外技術做比對,提高單個技術的創新水平。



        關鍵詞: 專利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萨嘎县| 辽宁省| 广灵县| 小金县| 朝阳县| 汕尾市| 宝鸡市| 洪洞县| 宁晋县| 德安县| 台山市| 蒙山县| 平南县| 梁山县| 泰宁县| 兴城市| 安吉县| 盈江县| 济宁市| 鹰潭市| 河北省| 咸阳市| 文成县| 平阳县| 乃东县| 沛县| 桃园市| 保山市| 灌云县| 陆川县| 天津市| 金湖县| 昌宁县| 克拉玛依市| 洛扎县| 陇西县| 宁武县| 长治市| 抚顺市| 隆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