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避過“東芝病” 當機立斷剝離電視業打造傳感器帝國求生存
伴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索尼新一輪的公司架構重組也展開了。這一次的動作是在設備解決方案事業本部中新設車載事業部、模塊事業部和商品開發部。毫無疑問,這是索尼在“最賺錢的”圖像傳感器棋局中的再次發力。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1/285300.htm對于這個一直掙扎在虧損線上的日本企業來說,新一年的變革從最賺錢的業務中開始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而對于2012年上任后便大刀闊斧開展一系列重組的索尼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平井一夫來說,新的一年也許正是那個期待已久的轉折點。
傳感器業務立功 扭轉虧損
在平井一夫的帶領下,改革成效已經初現,索尼已在2015年實現了難得的兩個季度利潤正增長。而此前的7年中,索尼僅在2012年見過盈利的曙光,其余6年都深陷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虧損額高達1.15萬億日元(約600億元)。
拯救了難看財務數字的最大功臣就是設備部門。從10月下旬公布的索尼2015年第二財季財務報告來看,設備部門第二財季銷售額為2580億日元(約136億元),營業利潤達327億日元(約合17億元)。
曾幾何時,索尼最賺錢的業務還不是傳感器。特麗瓏電視、Walkman、CD機等都曾是一個時代的標志性產品。業界將索尼與“工業設計+黑科技+想象力”劃上了等號,“索尼大法”的稱號也由此而生。
索尼早已開始醞釀圖像傳感器業務,這與其在數碼影像以及攝影機等方面業務的發展一脈相傳。“任何一個企業都不會甘心停留在做一些渠道產品端,一定會有技術儲備、投資回報。三星、東芝如此,索尼也是如此。”GFK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周群告訴記者。
隨著索尼開始把握不到消費者的脈絡,公司的營業成績直線下滑。帶著復蘇索尼電子業務使命的平井一夫上臺后,為索尼定下了新的策略:不求規模,只重盈利。2014年,索尼主動離席不盈利的市場,將個人電腦業務連同“VAIO”品牌一起出售,剝離連續虧損10年的電視業務……
圖像傳感器業務也從一堆不賺錢的業務中凸顯出來,成為索尼財務報表中的黑馬,在第二財季運營利潤中的占比超過了三分之一。按照此前索尼預計,得益于圖像傳感器業務的強勁市場表現,2015財年運營利潤將同比增長4倍左右,創7年來新高。
進入賣方市場 拿到話語權
市場研究機構TechnoSystemsResearch指出,Sony在全球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中的占有率從2013年35%成長到40%;OmniVision市占率則為16%,其次為三星15%。目前,包括蘋果iPhone 6、三星Galaxy S6、小米等在內的絕大多數智能手機,采用的圖像傳感器都來自索尼。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更向記者指出,索尼40%的市場份額基本都是中高端產品,而且今年索尼CMOS圖像傳感器完全進入了賣方市場,這是從前沒有過的。由于索尼產能不夠,直到今年10月索尼新工廠開工后,產能才得到滿足。而此前,大部分手機廠商能在7~8月拿到貨都很難,大陸廠商很少能滿足一般需求。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索尼的一些高端芯片就開始缺貨,尤其是用于1300萬像素的IMX214。今年5月開始,索尼芯片供不應求的局面開始擴大。分析師孫昌旭曾在微博上指出,在4月份時,索尼IMX214的配額連最高級別的客戶也只能滿足50%的需求,前十的手機公司都可能拿不到一丁點貨。
思比科微電子董事長陳杰告訴記者,索尼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令人意外。索尼的CMOS圖像傳感器產品噪聲低,色彩還原性好,品質穩定性好。雖然其他各家生產商都著力在這幾個問題上做出了改進,但目前做得最好的還是索尼。
從主要競爭對手來看,索尼定位在毛利率至少50%的高端市場,雖然2010年還只有7%的市場份額,但在2012年推出2片芯片疊層技術(STACK)將傳感器變得更薄后,便開始遠遠甩開了競爭對手豪威科技(OmniVision)和三星。即使三星有自己的影像傳感器芯片,但在其旗艦機型上,一樣要使用索尼的方案。
陳杰表示,事實上,從CCD開始,索尼就已經有了四十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市場理解,他們擁有穩定的研發團隊和自主閉門工藝線和日本人特有的長期改進產品和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并且長期定位高端產品線,專注高端研發。
不過他也向記者指出,目前CIS工藝和設計已經從快速發展期進入平穩發展期,為相對落后的公司提供了一個趕超索尼的機會,不排除未來幾年索尼會有被超越的可能性。
大力投入 進軍車載等新市場
索尼傳感器業務的收入在過去的一年中增長了164%。正是嘗到了傳感器業務的甜頭,今年2月,索尼根據增長前景、投資優先性對業務進行了重組,圖像傳感器成為索尼最優先發展的業務之一,索尼不斷加大對傳感器業務的投入。
今年2月,索尼投資了1050億日元(54.6億元),4月又再次追加了450億日元(23.4億元),用以提高長崎、熊本、山行三個索尼CMOS圖像傳感器工廠產能,力爭到2016年9月底前將圖像傳感器的月產能從6萬片提高約45%,達到8.7萬片。
6月底,索尼又宣布將在26年內第一次發行新股,以及發行可轉換債券,籌資4400億日元(約36億美元),主要用于其快速增長的圖像傳感器業務。本次籌資計劃的規模約占索尼市值的10%。
此外,索尼還宣布將半導體部門從設備集團中獨立出來,2016年4月1日起新公司正式開始運作;并用190億日元(1.55億美元)買下了東芝的影像傳感器部門,收購進來的東芝設施主要就是負責影像傳感器的生產。
目前索尼所依靠的主要市場還集中在智能手機領域。但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預估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13.4億部,年成長僅剩5.8%,成長幅度繼續向下滑落。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圖像傳感器的出貨增長。
面對這樣的形勢,平井一夫曾表示:“即使全球的手機出貨量在減速,但很多手機的鏡頭已經不止一個,我們會把握住這種趨勢。”王艷輝也向記者指出,“雖然手機領域的增速放低,增長潛力未必很大,但在豪威科技和三星趕上來之前,索尼仍然會保持較高的份額和利潤率,畢竟技術來看遠沒到天花板。”
不過,索尼仍然計劃開始向醫療、車載、物聯網等方面擴展傳感器的使用范圍。新設車載事業部無疑就是重要的一步。“車載和用在手機上的圖像傳感器需求的不一樣在于高可靠性、高溫度特性、高動態范圍、低照度、紅外增強、全局曝光等。”陳杰告訴記者。
目前在汽車圖像傳感器領域,安森美是一個強力的競爭對手。“我們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車圖像傳感器生產商,占了全球的2000多IP,這從世界來看也是很多的。”安森美半導體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謝鴻裕向記者表示。
當然除了汽車領域,機器人、監控、VR等在快速發展,對于索尼來說,圖像傳感器的總體需求還有很長的快速增長期,市場潛力仍然很大。按照索尼的預期,在2017財年既定規劃時間前,索尼圖像傳感器業務很可能完成1800億日元的利潤目標,這為索尼的復興提供了無限可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