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荷管理系統結構功能 電力負荷管理與調荷技術(三
供電企業的負荷管理系統主要側重于全面監控用戶用電情況,及時采集電力用戶的用電數據信息。并在數據采集基礎上將數據信息進行發布,為電力生產、營銷部門服務。根據供用電形勢,制訂負荷管理策略,執行負荷控制方案,積極推進需求側管理項目,為大用戶提供特殊技術支持和服務等。
供電企業的負荷管理系統結構如下圖所示。

供電系統負荷管理系統結構圖
建立在供電企業的負荷管理中心為系統主站,包括由服務器、前置通信機、管理工作站等組成的計算機網絡,此外還包含各類數據通信設備。
現場設備包括負荷管理終端或其他數據采集終端(如公用變壓器監測終端),用于采集、計算存儲現場的電力數據,并執行負荷控制功能。
主站與終端之間一般通過無線通信網絡進行數據傳輸,無線通信網絡包括供電企業投資興建的基于230M通信的專用網絡和基于公用無線通信網絡(如中國移動公司的GPRS和中國聯通的CDMA)。前者通信網絡由供電企業負責維護,一旦建成,不需要額外的運行費用。后者由專門的通信服務商負責維護,但供電企業需要承擔運行費用。
供電企業的負荷管理系統可分為集中式負荷管理系統與分布式負荷管理系統。
1.集中式負荷管理系統。其特點是在一個地區建立一個集中的負荷管理中心,用電用戶的數據都集中到該中心。在我國,負荷管理系統一般按地市級權限分別建立。在這種模式下,縣級供電企業不再建立獨立的負荷管理中心,用電數據信息通過企業內部網絡獲得。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負荷信息集中管理,標準統一,并能節省主站的投資。
2.分布式負荷管理系統。除在一個地區建立一個集中的負荷管理中心外,由各地下屬供電企業單獨建立負荷管理中心,獨立進行各自系統的運行與管理,主負荷管理中心通過網絡對下屬分系統進行運行監控。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增加了系統運行的可靠性,但需要增加部分設備投資。
二、供電企業負荷管理系統功能
供電企業建立的負荷管理系統,主要實現的幾大功能包括:數據采集、負荷控制、需求側管理與服務支持、電力營銷管理支持、系統運行管理等。
1. 數據采集功能
負荷管理系統的第一大功能便是數據采集,只有建立在完整準確的數據信息基礎上,才能實施其它功能,負荷管理系統的數據采集包括負荷管理中心主站對用電現場監控終端的數據采集及負荷管理終端對計量電能表和與之相關的其它監測設備的數據采集。負荷管理系統所采集的數據信息內容有基本負荷數據、基本電能量數據、電能質量數據、工況類數據、事件記錄數據,用戶端其他相關設備提供的數據。
一般來說,負荷管理中心主站對終端的數據采集方式有以下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定時采集,這種采集模式主要有主站通過定時巡測將所有監控終端數據召測到負荷管理中心數據庫,或者終端定時主動將數據上報給主站,對采集失敗的終端數據有自動補收功能并給出相應的運行記錄。二是隨機收集(隨機召測)。主站系統可以任意選址、選項對某些終端的指定數據進行隨機數據采集
2. 負荷控制功能
負荷控制是現場監控終端在系統主站的集中管理下,通過對用戶側配電開關的控制,從而達到調整和限制負荷的目的。負荷控制功能包括定值閉環控制(功率控制和電量控制)、遠方遙控、負荷控制策略和技術的管理。
1)定值閉環控制。定值閉環控制包括功率控制(簡稱功控)和電量控制(簡稱電控)。通過數據通信通道,負荷管理中心主站設定用戶的負荷定值,功控實現的邏輯是:現場監控終端連續監測用戶用電負荷,當用戶用電負荷超過所設定的負荷定值時,自動判斷越限用電,終端進行現場告警,并控制用戶端配電開關,實現閉環控制,以便將用電負荷限制在規定的定值水平之下。當用電負荷小于設定的定值或當前時鐘越過控制時間段時,允許用戶端配電開關合上。電控實現的邏輯是:現場監控終端連續監測用戶用電量。當用電量超過電量定值(由負荷管理中心主站設定)判斷越限用電、終端進行現場告警并能夠控制用戶端配電開關,以便將用電量限制在規定的定值水平之下。當追加用電量定值,使得用電量小于定值后,允許用戶端配電開關合上。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