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物聯網實現更智能的電網
在美國,智能電表部署獲得了早期發展促進資金,10個州的地區電力企業開始在市場上進行試點部署,向廣大消費進行宣傳教育,以鼓勵智能電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達到節能的現實目的。智能電網的好處之一是,維修小組可通過社區的通信系統提前查明斷電故障。通過向用電家庭和辦公樓詢問情況,可迅速恢復重要電力基礎設施供電,比傳統的自行報告斷電方法要快。需求響應系統的重要作用是,把智能家電與電能監控入口相連,讓消費者可以推遲用電,避開用電高峰時段。
智能插座、家庭顯示器、智能恒溫器的使用(圖5),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想要監控的家用設備。只需把家電連接智能插座,然后加入家庭網絡。通過ZigBee或者Wi-Fi,用戶可以接入網絡,通過家庭網關獲得信息,或者使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通過云網絡直接上網。相比使用智能技術的高端家電,消費者對于智能插座的接受要迅速得多,因為它們價格更低,并且可以改造使用現有家電。TI正通過把其互補計量方法、網絡接入和處理器集成到一個易用、低功耗解決方案中,降低分電表的復雜程度。例如,TI的SimpleLink CC3000 Wi-Fi模組和MSP430微控制器,實現了一種簡單的分電表應用設計,讓嵌入式應用的Wi-Fi實現更簡單,并在業內激發出了許多創新。
圖5 實現智能家庭服務的智能電網接入
把樓宇和家庭的設備連接到一起,是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之一,這樣才能實現智能電網給我們帶來的所有好處。現在,許多創新解決方案和方便應用已經擺到消費者的面前。如英國或者日本,都強制部署了專用家庭能源網關、智能集線器或者能源管理系統,它們讓消費者在極大程度上受益于智能電網和物聯網。
結論
從電網基礎設施到安裝在家庭和樓宇內的智能電表,各種規定和標準在整個智能電網行業不斷推動網絡設備的采用。盡管向智能電表移植會增加復雜程度,但是投資回報也越來越明顯(例如:更好的用戶體驗和更高的能效)。電網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朝著完全自動化配電站網絡發展,并且網絡數據集中器已經在部署之中。
物聯網帶來的網絡接入和數據訪問功能進一步增強了用戶體驗,提高了效率,允許用戶進行更大程度的互動和控制。另外,通過故障診斷和社區電表的信息讀取功能,物聯網還為制造廠商和電力部門提供更豐富的數據,從而降低各種成本開銷。最終,物聯網將給我們帶來一個聯網程度、性價比和智能程度更高的智能型電網。
參考文獻
• 思科IBSG(2011年4月),《物聯網》
• Itron公司(2010年7月29日),《法國GRDF選擇Itron公司部署智能計量表系統》(新聞稿)
• 派克研究公司(2011年3月24日),《2016年智能氣表使用率將達11%》(新聞稿)
• 派克研究公司(2012年5月23日),《不增加的水需求是智能水表使用的關鍵推動力》(新聞稿)
• Stefanov公司(2012年),《下一代智能計量表的實現》
• van Dyck公司(2011年),《歐洲智能氣表的發展》,《計量國際》(4)44-46頁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