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Switch:攻下低壓,再占高壓
時隔一年,PI終于推出了LYTSwitch的高壓版本,可以適用于200~240V電壓的國家或地區。從電路原理圖和性能指標上看,高壓版本和低壓版本并沒有什么區別,依舊采用的是單級驅動的設計,功率因素也都達到了0.95,總諧波失真也都控制在10%以內,在負載范圍內和生產環境下,調整率都優于±5%。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兩個除了輸入電壓不同外,其它指標參數都無明顯差別的姐妹產品系列,為何相隔整整一年才推出?
PI公司Anthony Wu給出的回答是:研發高壓版本比低壓版本的技術難度要大一些;低壓版本在從市場上得到的反應不錯,需求比較大,因此接著推出高壓版本。
可以這么認為,相隔一年才推出高壓版本,主要因素不在于技術難度,而在于這是一種市場策略。
Anthony Wu介紹說,PI把產品分為低壓和高壓兩個版本,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減小電路復雜度。LYTSwitch的產品定位是針對LED燈等的驅動和調光,通常而言,這些應用是不需要移動或更換地點的,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電壓也都是固定不變的,因此,銷往某個國家或地區的LED燈,只需支持支持當地的電壓即可,如果同時支持高電壓和低電壓,勢必需要更復雜的電路,造成浪費。
如此說來,高壓和低壓版本的開發立項時間應該不會相差太久,PI公司應該從一開始就已經規劃了高壓版本。再者,從全球范圍內來看,把200~240V作為商業、生活用電以及工業用電的國家或地區更多,市場更大。我認為,PI分步驟推出低壓和高壓產品,是有其市場考量的。一方面,正如Anthony Wu所說,采用110V電壓的主要是北美、日本等,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市場對于LED燈、調光性能的需求要比220V地區走得更前,消費者接受度也更佳,所以先推出了低壓版本。另一方面,我認為,高壓版本比低壓版本晚整整一年推出,實際上是給了低壓版本一個足夠長的市場反饋期,先在低壓市場試水,根據市場的反饋情況,來進一步決定是否要對高壓產品作技術和市場方面的調整。就現在的情況看,低壓版本過去一年在市場中的表現應該是讓PI滿意、能夠為高壓版本帶來信心的。
PI這種做法,是一種相對穩妥的商業思路——先跨一只腳,站穩了再跨另一只腳,步子一次不邁太大。先從規模較小的成熟市場下手,摸清了深淺,有了一定的反饋數據再來調整更大規模的布局,全面覆蓋全球市場。
同時,還需要注意到一點——PI一開始對LYTSwitch產品在低壓和高壓市場的預期可能并不是信心滿滿,熱情爆棚的。PI的穩妥之舉也反映了LED驅動和調光市場的實際情況:市場上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LED燈和調光性能的需求還不夠明朗,消費者接受度還需進一步培養,市場雖然大,但“早起”未必是好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