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氣囊系統原理及結構分析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在民用車輛上采用之后,安全氣囊時下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汽車被動安全設備,安全氣囊的數量已經成為衡量車輛安全性的參照之一,安全氣囊的結構和原理到底怎樣?安全氣囊需要什么條件才能打開?它有哪些缺點?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7640.htm安全氣囊的原理及結構
安全氣囊是“輔助約束系統”(SRS)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防止汽車碰撞時車內乘員和車內部件間發生碰撞而造成的傷害,它通常是作為安全帶的輔助安全裝置出現,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氣囊的保護原理是:當汽車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氣囊系統就會引發某種類似微量炸藥爆炸的化學反應,隱藏在車內的安全氣囊就在瞬間充氣彈出,在乘員的身體與車內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時到位,在人體接觸到安全氣囊時,安全氣囊通過氣囊表面的氣孔開始排氣,從而起到鋪墊作用,減輕身體所受沖擊力,最終達到減輕乘員傷害的效果。

通常車型的安全氣囊系統結構示意圖
常用的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由碰撞傳感器、控制模塊(ECU)、氣體發生器及氣囊等組成,下面逐一為大家介紹這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安全氣囊系統傳感器
安全氣囊傳感器一般也稱碰撞傳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傳感器分為觸發碰撞傳感器和防護碰撞傳感器。觸發碰撞傳感器也稱為碰撞強度傳感器,用于檢測碰撞時的加速度變化,并將碰撞信號傳給氣囊電腦,作為氣囊電腦的觸發信號;防護碰撞傳感器也稱為安全碰撞傳感器,它與觸發碰撞傳感器串聯,用于防止氣囊誤爆。
按照結構的不同,碰撞傳感器還可分為機電式碰撞傳感器、電子式碰撞傳感器以及機械式碰撞傳感器。防護碰撞傳感器一般采用電子式結構,觸發碰撞傳感器一般采用機電結合式結構或機械式結構。機電結合式碰撞傳感器是利用機械的運動(滾動或轉動)來控制電氣觸點動作,再由觸點斷開和閉合來控制氣囊電路的接通和切斷,常見的有滾球式和偏心錘式碰撞傳感器。電子式碰撞傳感器沒有電氣觸點,目前常用的有電阻應變式和壓電效應式兩種。機械式碰撞傳感器常見的有水銀開關式,它是利用水銀導電的特性來控制氣囊電路的接通和切斷。
安裝在發動機艙前縱梁上面的氣囊碰撞傳感器,以機電式居多
控制模塊(ECU)
對于早期的汽車,一般設有多個觸發碰撞傳感器,安裝位置一般在車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車身兩側的翼子板內側、前照燈支架下面以及發動機散熱器支架兩側等部位。隨著碰撞傳感器制造技術的發展,有些汽車將觸發碰撞傳感器安裝在氣囊系統ECU內。防護碰撞傳感器一般都與氣囊系統ECU組裝在一起,多數安裝在駕駛艙內中央控制臺下面。ECU是氣囊系統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裝在駕駛艙內中央控制臺下面。
大多數氣囊控制模塊(ECU)都安裝在車身中部靠近擋把的位置

典型的氣囊系統控制電路示意圖
評論